为何放弃入学的研究生越来越多
为何放弃入学的研究生越来越多
毕业季接近尾声,许多大学毕业生走上了工作岗位,还有一些毕业生即将在暑期之后再次走进校门继续深造。近年来,虽然“考研热”持续升温,但是研究生“录而不读”的现象却也屡见不鲜。
2019年,苏州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发布消息称,该校68名2019级研究生因未按学校规定办理入学手续,经学校审议,按自动放弃入学资格处理。2022年,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公示了该校32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引发热议。
如今考研“上岸”难度逐年增加,为何还会出现大范围“录而不读”的现象?新生“录而不读”又给高校招生工作带来了哪些影响?
“录而不读”现象成因复杂
“从学生的角度而言,考上研究生后又放弃入学的这部分学生情况是比较复杂的。”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高耀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当下很多学生只是将考研作为人生的一个选项,如果在考研的过程中有了更好的就业机会,他们可能会放弃就读。“这部分学生选择考研并非出于浓厚的学术兴趣。”高耀说。
放弃入学还有可能是因为学生对录取院校或录取专业不满意。随着就业和考研竞争的不断加剧,一些考生为了顺利“上岸”,会选择报考自己认为竞争不太激烈但并不是自己心仪的院校或专业。还有一些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学生在录取阶段被调剂到非全日制,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最后被录取,学生也有可能选择不入学。
“攻读研究生学位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金钱,有些学生考上后可能由于生活困难,无法承担研究生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用而选择放弃读研。因此经费压力和时间成本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高耀说。
除此之外,突患疾病、遭遇家庭变故等不可控因素也可能使学生不得不放弃深造计划。“录而不读”的原因诸多,虽然许多原因能够被理解,但这种行为难免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还会影响到高校的招生秩序。
高耀表示,高校在研究生招生的过程中也会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经费来筛选和录取研究生,如果学生选择“录而不读”,高校投入的资源和招生指标都会浪费,影响研究生的培养效率和社会公平。如果一所高校“录而不读”的现象较为普遍,对该校的声誉也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用人单位和其他教育机构会对这种情况比较关注,甚至对该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信誉产生怀疑。
除了给高校招生带来不便,高耀认为,放弃读研意味着学生有可能错失在专业领域内深入学习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或许会使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受到限制。
多举措保障学生与校方权益
“录而不读”现象频发的同时,还有许多考生在调剂补录阶段也会被高校“放鸽子”。一边是被录取的考生放弃入学资格,另一边是想读研的考生“无学可上”,这样尴尬的情况发生,暴露出部分高校存在研究生招生政策和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高耀认为,高校可以对招生政策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录取的学生与学校的要求和定位相匹配,还可以通过更加细致的审核材料、面试或采用其他评估方式来判断考生的适应性,从而降低录取后放弃入学或入学后再退学的风险。
高校也应当及时、准确和全面地向考生提供招生学位点的相关信息,包括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计划、导师队伍、毕业要求等,以便考生在作出报考决定之前,能够全面评估自己是否适合报考,避免因信息差导致的“选择错位”。同时,培养单位在报考阶段要积极回应考生的疑问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帮助他们作出决策。
“学校还可以主动公开各专业就业率、毕业率等方面的数据,让考生了解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前景和所选专业的就业市场需求。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让学生的报考和入学意愿更强烈。高校也可完善研究生招生补录机制,当有考生被录取后选择放弃时还能填补空缺,给更多学生继续深造的机会。”高耀表示。
此外,高耀提出招生单位应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尽早发现可能出现“录而不读”情况的学生,并及时采取措施加强指导和支持。通过提供必要的帮助,可以为一些学生解决实际困难,避免学生放弃入学或退学。
考上研究生可以不去吗?
考上研究生可以不去。
在学校规定时间之前不报到就算自动放弃入学资格了。对再考研究生是没什么影响的,因为每年都会有很多研究生出于各种原因考上了不上,如家庭困难等。
考上了但并没有上研究生,档案中也不会有任何记录,档案也会被再次打回到原来取档案的地方。有考生是因为找到了一份好工作,所以放弃了读研的机会。
不去读研,对考生就业以及未来考研没有什么影响,不会进入诚信档案也不影响政审,考生不要担心。
哪种人不适合考研
一、跟风考研
其实很多学生并不是自己想要考研才考的,纯粹是因为旁边的朋友、外界的眼光或者父母要求的。这种类型的考生其实内心对于考研并没有太大的求胜欲望,目的性也不强。在这样的情况下除非你本来就是个学霸,学习基础过硬,不然即使参加考研成功率也不会太高。
二、自制力太差
有过考研经历的学生都知道,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很多人早在大二或者大三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准备考研了。期间各种试卷、真题以及有关老师和专业的论文材料等,都需要学生花时间和精力去反复钻研的,自制力太差的人是很难长期坚持如此高强度学习的,也就不建议考研了。
三、恐惧就业
还有一些学生想要考研其实是因为自己害怕面对社会,没有勇气去面对真实的生活,才会想要躲进象牙塔里。要知道如果学生是为了不就业而选择考研的话,这并非明智之选,不论如何都是要工作的,不如更加勇敢的接受。
四、专业基础差
这一点就更不用说了,很多学生本来就是因为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才导致成绩一般。很多人都是为了能够读上自己喜欢的专业而选择跨专业考研,这个难度可比普通要难得多。效率低下,如果真的确定要考,就要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才行。
怎么判断自己适不适合考研
根据专业做分析
如果学的是应用型学科,比如土木工程、工程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完全可以选择不考研。尤其是近几年大热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更具影响性的是本科的学校档次,而非学历高低。
如果专业是应用型专业,又能接受本科毕业所能得到的工作环境和薪酬待遇,那选择现就业会更好一些。但如果你的专业是基础学科,比如数学、化学,大学毕业比较难找到合适的工作,那还是建议先考研。
性别和发展
以应用型学科为背景,如果你是一个男生,施工企业/实地工作环境有些艰苦劳累,但处于可接受范围,那考研对你来说其实没那么大的影响,除非本身就想得到更高的学历。
如果是一个女生,那这种一线的施工环境可能不是那么适合,在确实不喜欢这一环境的情况下,考研的选择会比就业更好。由此可以看出,是否要考研其实主要取决于自己的具体情况。
再差的研究生也比本科生好吗?
再差的研究生也比本科生好,这是从研究生的学历角度来说的,实际上需要看具体情况。
(1)从学历角度上分析,研究生学历确实比本科学历要吃香,尤其是在考公、考编、考事业单位的时候,如果某个岗位要求研究生以上的学历,那么无论你是什么样的研究生学历,只要是国家承认的研究生学历都可以报考。
但是相对于没有研究生学历的本科生,即使你是名校毕业的本科生,学历不够也是不能报考的,从这一点上看,确实是再差的研究生也比本科生好。
(2)从工作待遇、工作能力等方面分析,研究生就不一定比本科生好了。研究生和本科生都是不同的学术阶段,它们各自有着自己的优点和劣势。研究生在学习和研究方面具有更高的深度和广度,而本科生则更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本科生在某一方面掌握比较好的专业技巧,也可以超过研究生。如果研究生只是去混个文凭,没有好好做研究,毕业之后,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那么他各方面也可能比不上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