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第三课实验回顾
《天宫课堂第三课》实验回顾完整版
在约50分钟的授课中,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 、刘洋、蔡旭哲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等神奇现象,并生动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此外,航天员还重点介绍了在中国空间站开展的水稻和拟南芥种植研究情况,展示了科学手套箱剪株操作。
毛细效应实验最细吸管开启“倍速模式”!
在空间站微重力环境下,陈冬用一个小实验展示了流体现象的天地差异。他将三根粗细不同的塑料管同时放在水中,最细的管子内液面飞速到达顶端,仿佛开启了“倍速模式”.一颗小小的钢球让水球变“懒”
刘洋用注射器向水球喷出空气时,水球的震动很激烈。
在水球内加入钢球后,以同样的力度冲击水球的振动幅度变小了这是怎么回事?
“很轻松!”刘洋用2米长的吸管喝到果汁,在地面,如果吸管太长要很费力才能喝到饮料而在问天实验舱中刘洋用2米长的吸管不仅成功喝到了芒果汁还表示“很轻松”。
微重力环境下扳手居然会“掉头”?
陈冬将空间站中的工具T字扳手在空中旋转后,扳手居然会自己翻身时而头朝上,时而头朝下,反复不停。
更为神奇的是当他将两个扳手同时旋转时它们展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旋转姿态。
太空科普课上,航天员还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空间站开展的水稻和拟南芥种植研究情况,展示了手套箱剪株操作。
授课期间,航天员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宇宙浩瀚,探索无限。
《天宫课堂第三课》与之前的课堂有什么不同
与前两次相比还有一个不同之处,那就是之前都是将地面主课堂设在中国科技馆,而本次的主课堂设在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内的有效载荷运行管理中心。这里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的地面运行管理中心,也被称为中国空间站的太空实验“大管家”。这也是首次在空间站任务地面系统的工作场地内,搭建太空授课的地面课堂。
什么会把这次太空授课的地面主课堂设置在这里呢?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张璐解释道:“平时,我们整个大厅它实际上是我们科学实验装置上天之后地面的一个控制的枢纽,等于是我们所有的天上(空间站)的指令,包括所有的科学的数据、科学的图像都会通过我们运控大厅下来,然后我们的指令通过运控大厅上去。我们通常叫它一个’大管家’的这么一个身份。平时在大屏里面我们能看到所有科学实验装置,还有实验装置的一些参数,我们通过这些参数能够监测设备的健康状态,这样能够确保我们整个的实验能够达到我们预期的科学目标。”
“同学们,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时代,希望你们心怀山海,眼有星辰,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共同创造更加精彩的未来……”
天宫课堂心得感悟
今天可真幸运,我和同学们一起观看了充满奥秘的《天宫课堂》。叔叔阿姨们用太空讲课的方式,传授了我们很多的科学知识,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太空家园,原来遥不可及的太空能变得触手可及!书中的那些太空奥秘的知识在航天员叔叔阿姨的操作下也得到了很好的证明!若不是亲眼所见,我们无法想象科技原来是那么神奇的一个东西!瞧,在地面会浮在水面的乒乓球,可是当它来到了太空中,只要轻轻一碰,就乖乖地沉在水底!
同学们欢呼着,大叫着,直呼不可思议!此时此刻,我下定决心,我们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努力去学习,学习更多的知识,去探索更多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