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防火防电安全教育知识
大学生容易受到火灾和触电的威胁,加强这方面的知识是必需的,小编在此整理了大学生防火防电知识,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大学生防火安全教育知识
(一)物质的燃烧:
物质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燃烧的“三要素”。
1.要有可燃物。有木才、纸张、汽油、酒精、煤气、液化石油气等。
2.要有助燃物。如空气、氧气、氯气、硝酸钾、过氧化钠等。
3.要有着火源。觉火源有:明火、高温物体、火星、电火花、强光等。
(二)灭火的基本知识:
根据物质燃烧的原理,要灭火就阻止“三要素”同时存在,互相结合、互相作用。通常灭火方法有以下几种:
1.隔离法2.窒息法3.冷却法。
(三)报警:
一旦发生火灾,要迅速打电话“119”向消防队报警,报火警注意以下几点:
1.要说明失火地点的详细地址,不要使用简称。
2.要说清是什么物质着火和火势大小情况。
3.要说明报警人的姓名和所用电话号码。
4.报警后,应由熟悉情况的人到离火场最近的路口迎候消防车或指引通道,提供水源位置等情况,便于指挥调动。
强调:不得假报火警。假报火警是扰乱公共秩序,妨碍公共安全的违法行为。
(四)楼房火场逃生:
1.要镇静分析,不要盲目行动。
2.要选好逃生办法,不要心慌失措。
3.要尽量有秩序的迅速撤离火场,不要大声喊叫,避免吸烟中毒。
大学生防电安全教育知识
1.不要乱插、私接电源,特别是不要用湿手去插电源插头。
凡是金属制品都是导电的,千万不要用这些工具直接与电源接触。
2.不要用湿的手巾擦电器,防止水滴进机壳内造成短路,以免触电。
3.雷雨天气,千万不要站在树底下避雨,以免遭到雷击。
4.在放学、上学的路上,特别注意路边的电线是否有脱落,见到一定要躲开。
5.不要私自玩电,特别是当家里没有人时,一定要把所有的电源都关闭或拔掉。
1.用电安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电常识。
(1)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源。
(2)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找电器。
(3)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我们的做法:
A特别是平常我们看完电视之后,只用遥控器关电视其实此时的电视仍处于待机状态.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一定要亲手把电视机关上.并拔掉插头。
B电火箱用完后,一定要把插头拔掉,不要让它处于保温状态不管,这是最容易发生火灾的。本班毛同学就是这种情况造成的。
C,提醒老人,因年老易忘事,一定要他们仔细检查,并把我们今天学的告诉他们。
(4)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
(5)雷电时,应关闭正在使用的个种电器.特别是电视机。
(6)发现有人触电时要设法及时关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大学生防盗窃安全知识
盗窃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国家、集体或他人财产的行为。在南京高校发生的各类案件中,盗窃案件最多,占案件总数的90%以上。盗窃类型主要有外盗、内盗和内外勾结三种。案发场所主要在学生宿舍、教室、图书馆、食堂、运动场等处;被盗物品主要是学生的现金、银行卡、手机、笔记本电脑等。
案例:
1、某高校大二学生王某和其老乡李某同住一舍。放假归来,同乡李某将准备买电脑的钱用生日作密码存入银行。王某窃取李某银行卡后,用李某的生日试出密码,分四次将卡内的钱取尽。保卫处接到报案后,立即进行调查,协助公安部门破获此案。王某犯盗窃罪,被判管制一年。
2、2004年寒假开学报到日,某高校学生宿舍楼内,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谈论着家乡的奇闻异事,畅叙寒假分别之情,直到深夜才入睡。凌晨3时左右,两个黑影窜至楼内,盗窃了八个宿舍(因门未锁)学生的手机、电脑、现金等财物,共计2万多元。案件被公安机关破获后查明,两名犯罪嫌疑人原是某大学学生,分别被判有期徒刑两年。
常见手段:①、顺手牵羊。犯罪嫌疑人在宿舍和图书馆、食堂等公共场所寻找机会,趁学生不备盗窃得手,迅速离开。②、溜门入室。犯罪嫌疑人以找人、推销为名,趁宿舍无人入室行窃。③、窗外“钓鱼”。犯罪嫌疑人站在窗外用竹竿、铁钩等工具将室内物品钩走。④、翻窗入室。犯罪嫌疑人攀越门窗入室行窃。⑤、撬门扭锁。犯罪分子乘学生上课之际,用各种工具撬开门锁或撞门入室行窃。
防范对策:①、平时要养成随手锁门关窗的习惯,贵重物品要放置带锁的抽屉、橱柜等安全保险的地方妥善保管。晚上睡觉不要把贵重物品和衣物放于窗前、写字台上。②、存折、银行卡密码不宜选用出生日期、学号等容易被破译的数字,不要与身份证、学生证等证件共放,丢失后要立即挂失,随身不宜携带太多的现金。③、遵守宿舍管理规定,不留宿外来人员。④、保管好自己的钥匙,不要轻易借给他人。⑤、在食堂、图书馆、运动场等公共场所,保管好随身携带的物品。⑥、发现可疑人员时要提高警惕,加以询问;发现有人盗窃时,应见机行事,及时报警。
猜你感兴趣: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