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活动方案怎么写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下面小编带来幼儿美术活动方案怎么写7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美术活动方案怎么写篇1
设计理念:在平时的美术活动时,老师都要求幼儿在使用水粉颜料时,水粉笔不要从这个颜料盒拿到另一个颜料盒,以免将颜色混杂。在一次美术活动中,班上有小朋友大叫:老师,潘峻把水粉笔乱放。我走过去,正想制止这个调皮的小家伙,小家伙却抬头对我说:老师,颜料会变的。小家伙一说完,周围的小朋友都吸引过来了,大家都看着一瓶黄色颜料因为放进了红色笔,上面都变成了橙色。孩子们都很惊奇地叫着:“老师,颜色会变!”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以此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大胆创造。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验知道两种颜色加到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
2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3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创造的喜悦。
活动准备:
红、黄、蓝颜料若干,小桶(每组一个),每位幼儿一个大的调色盘,人手一支调色笔。
活动过程:
1.老师出示红色,黄色,蓝色颜料。请幼儿观察,说出颜色的名称。
2.告诉幼儿:“我们今天都是小小魔法师,要变魔术。
3.老师操作实验,引起幼儿兴趣,并请幼儿观察颜色的变化:
——将红色颜料(部分)到入一个干净的杯子里,然后再到入黄色颜料。用搅拌棒搅拌,请幼儿仔细观察颜料发生的变化,并与原来的红色和黄色的颜料做比较。
4.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回忆实验过程,说出实验发生的变化。
5给幼儿提供颜料,鼓励幼儿自己变色,比比谁的颜色变得多。
6给幼儿提供大幅白纸,让幼儿用自己配出的颜色进行绘画。
7和幼儿一起将作品进行展示。
活动反思:
1.这次活动的安排,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所以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幼儿观察老师实验的过程中,幼儿一直很安静很认真地看着实验过程。
2.给幼儿提供感性经验,幼儿在直观的感受中,能很清晰地讲述实验的过程。
3鼓励幼儿多配色,并用自己配出的颜色进行绘画,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幼儿美术活动方案怎么写篇2
一、设计思路
孩子进入大班后,更多方面是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人,让他们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尤其是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比如:环保中废物的利用,让孩子在了解环保的过程中,也体会着一种关心社会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心的培养作为大班教育目标。结合这两方面,我选择了这个题材,通过与孩子们一起收集生活中一些无用的瓶子,并加以设计装饰来美化环境,这就是我选材的意图。
二、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无用的瓶子经过装饰可以美化环境。
2.通过对各种投入材料的联想组合,设计富有创意的立体装饰瓶。
三、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形状的玻璃瓶。
2.装饰用的材料(毛线、麻绳、干花、餐巾纸、玉米、辣椒干、树叶、即时贴、彩绳等)。
四.欣赏作品。
五、活动流程
激发兴趣、导入活动-引导构思、联想组合-自主选材、想象制作-相互介绍、欣赏作品
六、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人活动。
1.带领幼儿观察延中创意室内的各种欣赏作品。
2.向幼儿介绍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瓶子及各种装饰材料。
3.激发幼儿对瓶子进行创意装饰的愿望。
(二)引导构思,联想组合。
1.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对瓶子的形状进行想象造型构思。
2.幼儿说说自己对装饰作品所需要各种材料的联想组合。
(三)自主选材,想象制作。
1.充分允许幼儿按自己的构思需求选择装饰材料。
2.幼儿制作过程中,针对个别幼儿实际,在想象和技能上给予适当点拨、指导。
(四)相互介绍,欣赏作品。
1.介绍作品的名称,鼓励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表述。
2.启发幼儿联想生活中还有那些废旧物品可以通过装饰重新利用。
幼儿美术活动方案怎么写篇3
教材分析:
美术课程被公认为是对创造力培养最具成效的课程之一。"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而在幼儿园绘画领域的人物画绘画活动中,常常出现幼儿不理解人物内心情感变化,无法产生共鸣,从而导致很难灵活地运用画笔来创作,唯有机械地临摹出人物面部表情。针对这一点,我展开了围绕以人物有趣的表情变化为主线,符合中班年龄特点,贴近幼儿实际发展水平的富有心理抚慰功效的主题式绘画活动。本节课为系列课程的第一课时,设计生动有趣、富有挑战与创意的游戏情节和操作环节等,旨在启发幼儿通过初步观察喜怒哀乐的表情下,人的眉眼鼻嘴不同的变化;给予幼儿发挥个性的自由,表现独特个性的空间,在初步感知、了解人脸部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从而发展其想象力与创造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多感官参与,帮助幼儿理解喜怒哀乐时,眉、眼、鼻嘴的特征变化,初步掌握人物面部表情变化规律。(教学重点)
2.学习运用线条、色彩和形状,初步绘画出人物生动而丰富的表情。(教学难点)
3.鼓励幼儿细致观察,激发其对人物画的绘画兴趣。
教学准备:
1.幼儿用具准备:绘画纸、彩笔、五官操作教具、小镜子。
2.教师教具准备:音乐、展台。
教学过程:
1. 师生共同演唱歌曲《表情歌》,在游戏情景中体验高兴、害怕、生气等情绪。
2. 出示表情拼图,请幼儿根据需求,自由选择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脸型和五官造型来进行拼摆。
3. 交流小结:你拼摆出的"脸儿"是什么样的表情,照着小镜子学一下。
4. 提问:这样的表情说明他心里怎么样,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幼儿回答:皱眉的表情说明他不开心,他一定是找不到自己的玩具了;哈哈大笑的表情说明他非常开心……
5. 教师小结:我们的心里藏着一间小房子,当你不开心时,小房子里就会黑黑的,塞满了东西,感觉闷闷的堵堵的。如果这样下去时间一长,人就会生病。所以,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像出去走一走、听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和好朋友在一起等,让小房子打开窗,投进阳光,真正让自己快乐起来。
6. 提供绘画材料,请幼儿自由绘画有趣的脸。(教师提出绘画要求:幼儿边照镜子边做出各种表情,启发其认真观察眉、眼、鼻、嘴的特征变化,并主动尝试绘画创作。)
7. 幼儿间讲述自己的美术作品,游戏:学一学(模仿好朋友画纸上的面部表情)。
8. 自然下课。
活动延伸:
1.亲子绘画活动:微笑的妈妈,打呼噜的老爸
2. 幼儿园季节课程:小树叶的表情3. 结合日常生活,启发幼儿善于观察,会简单的自我排解烦恼和帮助好朋友疏通不良情绪。
3. 在区角游戏区投放操作材料,提供继续深入、持久地探究人物面部表情变化的规律。
4. 名画欣赏:达芬奇《蒙娜丽莎》,毕加索《梦》,蒙克《呐喊》等。
幼儿美术活动方案怎么写篇4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天真无邪,他们会和娃娃自言自语,会对花草说悄悄话,在他们眼里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他们喜欢用动作与语言和它们交流,而动物更是深受孩子们的喜欢。这几天发现孩子们上厕所或洗手完喜欢聚在台阶下看蚂蚁,
对蚂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天天“看望”蚂蚁,还会在一起讨论蚂蚁。这一发现说明孩子们对蚂蚁产生了兴趣,有了探究蚂蚁世界的欲望。有了这个良好的动机,我开始收集资料,组织孩子们更清楚地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
使孩子们学会简单勾画蚂蚁的形象。从而进一步发展幼儿观察、绘画能力,培养幼儿关心身边事、物,关心动物的情感。
活动目标:
1、认识蚂蚁的基本外形特征,并学会画出简单动态。
2、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视频材料、操作教具、油画棒、示范用大白纸;
白纸、勾线笔人手一份
事先在黑板上画上一粒大蚕豆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
一天,天气晴朗,小蚂蚁丁丁准备出去玩。刚出洞口,突然丁丁发现在洞口不远的地方有一粒香喷喷的豆豆。丁丁高兴地想:这粒豆豆肯定很好吃,要是能把它带回洞里大家一起吃,那该多好啊!丁丁使劲地左推推右挪挪,可是小蚂蚁丁丁的个头实在太小了,它怎么也搬不动这粒大豆豆。“这可怎么办?要是搬不回洞里,那真是可惜啦!”“有啦!”突然,丁丁开心地跳起来,他想出了个好办法,赶紧跑回洞里叫上几个好朋友,大家一起使劲,“一、二、三!”终于,好朋友们把大豆豆抬回了洞里,大家一起开心地美餐一顿。
(二)观看视频(两遍)
1、带问题欣赏:老师把这个故事播放出来,大家想看吗?小朋友要注意看看小蚂蚁长什么样的?
2、观看第二遍时把画面定格,观察小蚂蚁:小蚂蚁长什么样?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幼儿回答)
师幼共同小结:小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体上长着六条腿。
(三)示范画法
1、出示操作教具,演示动态
2、示范画法
(边操作边直接将教具贴在黑板上,并同时在大白纸上示范。)
(四)幼儿作画
1、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2、鼓励 幼儿添画喜欢的景物,使画面更加丰富。
(五)延伸活动:歌表演《蚂蚁搬豆》
课后反思:
本班幼儿自从学习歌曲《蚂蚁搬豆》后对蚂蚁的兴趣陡然加大,一有机会就围在台阶、墙角观察、议论着蚂蚁。《纲要》中指出:“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主动地学习和发展的”。教师除了要为幼儿提供活动及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也要善于发现幼儿在生活与活动中的兴趣点,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保障,从幼儿的兴趣着手,我选择了这一活动内容。幼儿园教育虽然有语言、社会、艺术、健康、科学五大领域之分,但是教育教学中它又是一个整合的关系,每个领域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在本次活动刚开始时,我让幼儿欣赏视频《蚂蚁搬豆》,全班幼儿边唱边欣赏,生动的画面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快乐的情绪,兴趣十足。由于小班幼儿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传统的灌输法、训练法枯燥无味,孩子们不感兴趣,效率差。我制作了皮影“蚂蚁”,通过操作各种动态,再次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整个教学过程是在幼儿一边欣赏,教师一边示范中渡过的,孩子们在积极又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获得了交流,学到了本领,体验了成功。由于考虑到小班幼儿集中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因此在观察画面语言交流和操作皮影各种动态的环节上略显仓促,如果再多请些幼儿来参与的话,相信孩子的观察会更全面,理解会更深刻。
幼儿美术活动方案怎么写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粉笔表现雾,让景色变得模糊。
2、对粉笔绘画的方式感兴趣。
活动重点:学习用粉笔表现雾,让景色变得模糊。
活动难点:能根据自己的意愿正确添加浓雾或薄雾。
活动准备:
1、雾天的图片。范画一张。
2、彩色画纸,白色粉笔,记号笔。抹布7块。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欣赏雾天的景色。
1、出示图片。这幅图看上去怎么样?
2、你在什么时候会看到空气中有雾?有雾会怎么样呢?
3、教师小结:有时候早晨我们会看见雾,它是白茫茫的,笼罩了房子、街道、花园,让一切都变得模糊,看不清楚。
二、雾茫茫的雾。
1、今天我们来画画白茫茫的的雾,你想让雾笼罩些什么呢?
2、怎样使它看上去像一幅雾中的风景画呢?
3、启发幼儿用合适的材料产生风景被雾包围的效果。
4、教师示范用粉笔表现雾气弥漫的景色。方法是:用白色粉笔涂画在作品上,可以打圈涂,也可以把粉笔平躺下来横涂,然后用手指轻轻地抹开,形成笼罩景物的白茫茫的雾。
5、幼儿用记号笔在彩色纸上大胆地表现景物。
6、幼儿尝试“添加雾气”,浓雾重重的涂,薄雾轻轻的涂。
7、作品展示、互相欣赏雾茫茫的风景画。
8、幼儿用“雾茫茫的”给自己的作品取名。
出示图片,让幼儿了解雾的特征,进一步加深对雾的了解,为绘画作铺垫。
引导幼儿想象出雾气笼罩下的丰富的场景。
启发幼儿想象用什么方式来表现雾比较合适。
教师示范用粉笔表现雾的绘画方法,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幼儿作画,教师提醒幼儿粉笔涂画完,用手指轻轻涂抹,再用抹布擦干净,注意卫生。
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
幼儿美术活动方案怎么写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掌握用手指点画的技能。
2、学习用手指点画在桃树枝上,并能表现大小不同的桃花。
3、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作画习惯,保持画面整洁干净。
活动准备:
1、范画一张。
2、粉红色的颜料每组一盒,抹布(纸巾)每人一块、作业纸每人一张(上面有一棵没有开花的桃树)。
3、课件—桃花
活动过程:
一、通过欣赏图片,在猜一猜中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1、教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幅好看的图片。
2、出示花苞图
提问:这会是谁的花苞呢?
二、在看一看中感受桃花的形态美。
1、教师:原来这是桃树上的花苞啊!你们喜欢桃花吗?
2、观察桃花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三、尝试印画技巧。
1、出示一棵没有开花的小桃树
教师:看!前面有一棵桃树哦!桃树为什么不高兴啊?
我们一起来问问它吧。
(原来这棵桃树说别人都穿上漂亮的衣服了,我出来晚了,还没穿上漂亮的衣服呢。)
2、教师拿来调好的颜料
教师:那老师来帮小桃树穿衣服啊,让他高兴好不好?
你们觉得春天的桃树会穿上怎样的衣服?
3、个别尝试
介绍作画材料,教师出示颜料,请幼儿伸出食指讲述自己的想法并进行尝试。
4、教师小结。沾的时候要伸出食指轻轻沾到颜料,按的时候要用力按下去,这样印出来的花瓣才清楚、干净。
四、教师示范印画。
1、接下来老师来给桃树穿漂亮衣服了,看看老师印的这些桃花是怎么样的?
(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有的两片花瓣是好朋友,有的三片花瓣是好朋友。)
2、教师利用儿歌的形式启发幼儿印画的技巧
(颜料盘里蘸一蘸,慢慢拿起按下去,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我的桃花朵朵红)。
3、画好后,教师把准备好的小蝴蝶贴到桃花上,让蝴蝶飞来采花蜜。
4、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么,那边还有很多小桃树都不高兴了,它们想请小朋友们帮它们开满一树的桃花,引来小蝴蝶采花粉呢。
五、幼儿操作印画。
1、观察桌上的用品,教师提出点画要求。
(手指上的颜色不要往身上抹,保持画面干净。)
2、知道手指点画桃花,先将食指沾上颜料,在轻轻地按在桃树枝上,点画时先找好位置,再轻轻按下去,颜料不能太多。
3、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保持画面整洁,对动手能力弱的幼儿给予一定的帮助。
4、引导幼儿利用儿歌表现出大小不同的桃花。
5、可以根据需要,启发幼儿大胆想象,添画小草等与春天相关的内容。
六、体验成功乐趣。
1、作品展示,幼儿相互欣赏评价。
2、教师讲评。
你最喜欢哪一件,为什么?
幼儿美术活动方案怎么写篇7
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教案:纸编活动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纸编活动
一、生成活动
在我园的民族教育活动中,我班的民族工艺展示台上,展示着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其中有各类编织的物品。一天,班上的李元溶小朋友拿着一个竹编的小动物好奇地问:“咦?这是什么做的呀?真好玩。”他的一句话马上吸引来几名幼儿。他们又拿起其它的几件编织的物品,看着、摸着、说着。几天后,班上的小朋友先后拿来了竹编、草编、布编、绳编等各种编织物。见孩子们的兴趣越来越浓,我准备就编织开展几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编织物品,激发幼儿参与学习的欲望。培养幼儿多种能力。
三、活动过程
(一)欣赏活动
目标:
⑴ 观察编织物的特点,激发幼儿参与的欲望;
⑵ 了解幼儿对图示的理解水平。
材料:各种编织物品若干,纸编作品若干,彩条若干,说明书一份。
过程:
⑴ 出示展示台,让幼儿欣赏,并介绍自己所带的物品,找异同点,引导幼儿小结用的材料不同,都是编织而成的;
⑵ 教师出示纸编作品组成的画面,让幼儿欣赏,引起幼儿的兴趣;
⑶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出示作品所用的材料,并出示相关的纸编说明书,提出探索问题上面符号代表什么,和以前看过的折纸图示有什么不同;
⑷ 幼儿熟悉材料,尝试看图学习直编。
分析:幼儿对参与活动,尤其是说明书的投放很感兴趣,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热情,但是说明书的第五步对幼儿较难,需成人指导,所以在说明书的旁边应投放相应的供幼儿拆编的纸编作品,提高对图示的理解。
(二)操作活动(一)
小组活动㈠
目标:引导幼儿能自己看说明书,进行直线编。
材料:说明书,彩条及相关成品,教师边观察边帮助小组。
过程:
⑴ 幼儿分组自选编织成品,学习看说明书直线编,发现说明书中图示的规律;
⑵ 幼儿自由编织,教师辅导个别幼儿;
⑶ 引导幼儿在仿编后进行变化;
⑷ 请幼儿介绍自己作品。
分析:幼儿基本学会了看说明书,在第五步时,不少幼儿借助旁边可拆收的作品。但投放的彩条的宽度要有变化,以利于幼儿选择组画。幼儿的作品种类少,主要是因为幼儿间的相互模仿和幼儿的感性经验少所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应从丰富幼儿的经验入手。
操作活动(二)
目标:引导幼儿自己看曲线编的说明书。
材料:说明书,彩条等。
过程:
⑴ 幼儿小组自学曲线编的方法;
⑵ 和幼儿共同总结曲线编织的特点,教师辅导个别幼儿;
⑶ 组织幼儿赏析幼儿作品。
分析:幼儿能根据说明书自学曲线编,个别幼儿不再需要教师的辅导,但有十名幼儿需旁边的辅助说明才可以编。
操作活动(三)
目标:
⑴ 鼓励幼儿利用两种编织方法编织出自己需要的形 象,
⑵ 鼓励幼儿大胆地创新,并能与同伴协商合作。
材料:彩条,胶棒,各色彩纸,水彩笔,大白纸等。
过程:
⑴ 请幼儿自由组合,协商所要组合的画;
⑵ 引导幼儿按自己的主题分工;
⑶ 引导幼儿自己解决组画过程中的分歧意见;
⑷ 作品展示,引导幼儿自评、互评。
分析:幼儿经过相互协商,把各自喜爱并想表现出来的作品归纳为三类,并自觉分组,组合出的三幅画是:海底世界、森林小动物、公园一角。幼儿情绪高,兴趣浓厚,当不知道的形象出现时,幼儿会去相关的区域寻找答案。幼儿学会了协商解决问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另外,幼儿冲出了纸条的局限,能使用多种材料进行组画 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