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方案设计
音乐在传达和表现情感上,优于其他艺术形式,是因为它所采用的感性材料和审美形式——声音最合于情感的本性,最适宜表达情感。下面小编带来小学音乐方案设计5篇,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音乐方案设计篇1
一、 教学内容:
1、 乐清民歌《对鸟》
2、 介绍山歌及特点
3、 创编歌词及表演
二、 教学目标
1、 过对温州民歌《对鸟》的学唱。感受温州乡土音乐的魅力,增强学生对地方音乐的喜爱。
2、 分析比较山歌的风格特点,并用明亮的歌声表达歌曲欢乐,爽朗的情绪。
三、 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山歌具有高亢,嘹亮,悠长,奔放,节奏自由的特点。
难点:用乐清方言来演唱《对鸟》及创编歌词
四、 教材分析:
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地理环境差异大,语言和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生产方式都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了音乐风格,艺术特色,演唱方法以及艺术表现手法的迥异。温州民歌的艺术特色之一是因地处沿海山区,故形成多散板式的民歌。它的旋律优美,高亢,朴实,华彩,歌唱者可以根据其声音条件,充分发挥其演唱才能和演唱风格。
五、 教具准备
录音机 幻灯片 大歌纸 道具(在教室旁边用椅子和桌子搭成两座山)
六、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 学生随温州民歌《叮叮铛》的音乐进教室。
2、 师生问好。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营造气氛
(二)基本教学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地方的音乐呢?(温州民歌《叮叮铛》)对,很多同学都熟悉它并会演唱这首歌。我请一位同学来唱唱。那谁还知道我们家乡还有什么乡土音乐呢?(………)哦,原来同学们知道的还不少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也是温州非常有名的山歌《对鸟》(出示大歌纸)请同学们仔细的听一听,想一想,它是用温州什么地方的方言来唱的。(乐清)那这首歌中那些歌词跟温州话不同。
2、出示歌纸,让学生自己试着去念一念。
“介姆”“过”“打”“胭脂”“唇”这几个字与温州话区别比较大
A:介姆:乐清方言,什么的意思
B:天主鸟又名 鸡鸟
C:长尾巴丁:嘴似鹦鹉,尾长似凤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试念来趋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好歌词做好准备。
3、学唱这首歌
A 师无伴奏范唱
B 师对学生进行口头传唱。唱好下滑音(铜 绿 鸽 夹嘴这几个字)
C 学生学会后由第一排对第二排,一排排接下去传唱。
设计意图;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学生不一定要会唱曲谱这一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口头传唱以及学生排与排之间的传唱,充分体现出民歌口头传唱的这一特点,而教师的范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介绍山歌及特点并与劳动号子的区别
A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民歌之一劳动号子的节奏,演唱形式,曲调的特点(出示幻灯)
劳动号子
节奏: 固定
演唱形式: 一领众和
曲调: 粗犷有力
B 师:通过今天学唱的山歌《对鸟》,你认为山歌是怎样的?它与劳动号子有什么区别,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来听《对鸟》和《打夯歌》(出示幻灯片)劳动号子 山歌节奏 固定 自由演唱形式 一领众和 对唱曲调 粗犷有力 高亢 嘹亮 悠长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思考了解山歌与劳动号子的区别,从而达到了既巩固了劳动号子的内容,又能加深对山歌特点的理解
5、 齐唱《对鸟》
师:我们知道山歌应用高亢,嘹亮,奔放的声音来唱,那么让我们再来齐唱《对鸟》,唱出山歌的特点。(学生无伴奏唱,有教师来指挥)设计意图:加深印象,起到巩固的作用
6、 创编歌词与表演唱师:我们知道民歌在歌词上有不断创新的过程,那么老师请同学们展开想像也来即兴创作歌词怎样。
A 小组讨论,要求在小组中先试唱
B 每组有由两名学生来表演,先问后答的形式
C 汇报时,先演唱,再问学生“你们听出他们那些地方体现出山歌的特点。”
D 同学们你们在山上边劳动边唱歌过吗?我请两位同学登上这两座山进行劳动,用上我们今天所学的《对鸟》和你们创编的歌词,一起来体验山野劳动的愉快心情(先表演《对鸟》,再表演自己创编的歌词)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气氛。同时对山歌特点的理解也起到了加深巩固的作用,并做到了初步运用。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对鸟》的学唱和表演,我们初步掌握了山歌的特点及与劳动号子的区别,还学会了几句乐清话,以后老师还会带着你们去熟悉更多的温州乡土音乐。
小学音乐方案设计篇2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采用欣赏法、小组合作等方法,激发对音乐的理解。
【知识与技能】
了解“对唱”形式、“变换拍子”及壮族民族风俗,并能用优美、委婉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的风格。
【难点】一字多音的演唱。
三、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电影《刘三姐》对歌视频片段,提问学生视频中的人物在做什么,周围的景色怎样,唱歌的人是谁,她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手。教师总结“视频当中的人们在有山有水的地方开心地对歌,我们曾经学过“甲天下”的山水在广西桂林,这个美丽的地方不仅有迷人的风景,更居住着一群勤劳善良、乐观开朗的壮族人民。除了刚才播放的对歌歌曲,电影里还有另一首优美的歌曲《唱山歌》,接下来我们伴随这首歌曲,一起走进我们的桂林,走进壮族。”
(二)初步感知
1.初听歌曲,教师设置问题: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进行总结:歌曲的情绪是优美、婉转地,速度为中速。
2.再次聆听歌曲,教师设置问题:歌曲的节拍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进行总结:歌曲是由2/4和3/4交替进行的,这样的节拍我们叫做“交换拍子”。
(三)探究学习
1.学生学唱旋律,感受变换拍子的旋律特点;
2.找出旋律中的相似乐句,并根据特点划分乐句;
3.分乐句带入歌词,学唱歌曲,理解歌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4.观察歌词与旋律对应特点,找出“一字多音”,并掌握“一字多音”的唱法;
5.跟随钢琴伴奏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介绍壮族风俗歌会“歌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影片中人们的演唱形式和学生自己演唱歌曲的形式有什么不同,结合歌曲《唱山歌》总结壮族民歌的风格特点,由小组代表发言进行小组间的讨论交流。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唱山歌》,走进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桂林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动听的音乐以及善良的壮族人民。我们国家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文化,我们除了要了解这些文化,还应该保护和传承我们国家的这些艺术瑰宝,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
五、板书设计
小学音乐方案设计篇3
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学习目标:
1、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教育学生爱护人类的朋友--动物,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
2、能用清晰的咬字、吐字演唱本课歌曲。并有感情地进行表演。
3、能用打击乐及自制乐器尝试编创有情景的打击乐合奏。
重点难点:
1、能够准确的把握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并将它表现出来。
2、用自制打击乐尝试编创有情景的打击乐合奏。
教学准备:
老虎头饰、小描头饰、狮子卡片、塑料尺子、空易拉罐、白卡纸、多媒体
教学内容:
1、演唱《两只老虎》
2、聆听《狮王进行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老师与学生一起随音乐《动物说话》自由律动,拉近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平等、轻松、自由的气氛下进入音乐课堂。
提出问题:刚才我们表演了一首与动物有关的歌曲,孩子们你们还会唱哪些与动物有关的歌曲呢?(自由表演唱,培养孩子们自信演唱的能力)
二、演唱《两只老虎》:
变魔术导入新课:(请两个孩子配合老师,在教室外将老师事先准备的老虎头饰戴上)
“孩子们,老师看出来大家都非常喜欢小动物,下面老师为你们变出两只可爱的动物兄弟,好不好?请你闭上眼睛,一、二、三,变!(随《两只老虎》音乐两只小老虎走入教室模仿其行走特点在孩子们当中走一圈)
1、老师引导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两只老虎》第一声部
2、分声部按节奏朗读歌词
3、两声部配合按节奏朗读歌词
4、用“Lu”模唱歌曲旋律,注意两声部的配合
5、随伴奏轻声唱歌词,老师分别帮助两声部稳定节奏、音准
6、歌曲处理:有趣地
7、随伴奏模仿老虎的动作特点,边唱边表演
三、聆听《狮王进行曲》:
“两只奇怪的小老虎引来了许多看热闹的小动物,(放音效:狮子吼声)呀!这是什么声音?原来大狮子也来了。(出示狮子卡片)”
完整初听乐曲《狮王进行曲》,老师在狮吼时,适当加以引导,让孩子体会乐曲所描绘的森林之王的音调是怎样的。
复听乐曲,让孩子认真聆听,狮子吼叫的次数。
再听乐曲时,将事先准备的狮子卡片发放给孩子,让孩子边听音乐边贴卡片,并用自己喜欢的色彩线条将他们连接起来。
四、小结:
今天我们见到了两位“森林之王”,可以看出来,同学们非常喜欢他们,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朋友呢?对,我们应该
小学音乐方案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能唱背这首民间小调,并能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适当的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通过新旧两首《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欣赏《花鼓新声》,感受作品的情绪,拓展学生的视野。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唱歌曲学习歌曲《凤阳花鼓》,让学生了解安徽民歌的风格,并能流利的歌唱与表演。
2.歌曲中衬词部分的学唱。
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鼓、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生唱民歌互动。
2.师:民歌以自然坦率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纯朴生活感受的那种歌曲。反映当地的乡音之美,乡情之浓。我国的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种类繁多,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多彩的乡音》,让我们了解不同地方风格的民歌。
师:这节课,我们将一同走进安徽,欣赏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3.了解旧歌的历史背景,分析歌曲情绪。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凤阳花鼓。(出示凤阳花鼓图片)凤阳是安徽省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却有样东西很出名,那就是"凤阳花鼓",这是凤阳民间独有的传统艺术,在全国也很有影响。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最初表现为两个人,一人击鼓,一人口唱小调。锣鼓相间,歌词都是教为悲切的内容,旧时凤阳旱涝灾荒不断,,许多人家离开家园,以打花鼓唱曲为生,凤阳花鼓成了贫困讨饭的象征。我们一起欣赏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听了这首歌曲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
二、新授歌曲《凤阳花鼓》
师:如今,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凤阳花鼓》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起了很大变化,凤阳花鼓成了凤阳人自娱自乐的工具。甚至走出了国门,受到外国友人的赞誉。我们不妨先听为快吧!
1.欣赏歌曲《凤阳花鼓》。
师:说说新的《凤阳花鼓》与从前的《凤阳花鼓》在速度、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师:(花鼓演唱在城乡更加普及,凡是遇到喜事,或接待宾客,凤阳人总要热情表演一番,以表达欢乐的心情。请听老师范唱一遍。)
2.教师范唱。
3.听音乐律动,学生用手拍出音乐中的强拍。
4.听唱歌曲。
5.教唱歌曲。师唱曲谱。
师:你对哪个部分的唱词最感兴趣?
6.学习衬词部分。
师:这是模仿打击乐器发音的衬词。
操练:
A教师用小镲示范一遍。
B有感情的唱出这一部分。(唱出喜庆之气)
师:让我们怀着喜悦之情,跟着老师的琴声来唱一遍。
7.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歌曲表演
1.不同形式演唱。
师:老师用了独唱的形式,你们用了齐唱的形式,还可以用哪几种演唱形式?(男、女生对唱)
2.为歌曲伴奏。
师:不错!不错!同学们唱的真不错!如果我们能为歌曲配上伴奏,那就更好了,我们一起来吧!
用小锣、小鼓、双响筒为歌曲编创伴奏。(每样乐器请学生出来单独编创节奏,然后学出编的最好的,一起为歌曲伴奏)
师:听了这首欢快的歌曲,我们一起舞起来吧!
3.表演。
四、拓展(欣赏)
师:花鼓的打法、舞步、花势、演唱等揉进了现代歌舞的技巧,在保持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同时,形式更加活泼多样,气氛更加热烈欢快,凤阳花鼓的名声也越来越大。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张图片,再欣赏《花鼓新声》舞蹈片断。
五、小结
今天,我们和凤阳的人民一起走过了苦难的昨天,一起分享了今天的幸福,我们衷心地祝愿凤阳人民的日子越过越
小学音乐方案设计篇5
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儿童团放哨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演唱《共产儿童团歌》、《卖报歌》了解共产儿童团曾在革命历史时期发挥的作用,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并能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用打击乐器合适的力度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用合适的力度为歌曲伴奏。
教学方法:
视听结合教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琴、打击乐器。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儿童团放哨歌》、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聆听《儿童团放哨歌》
师:革命战争时期的儿童团员不但机智、勇敢,而且他们乐观坚定,他们也像我们一样爱唱歌,听!他们又在开始歌唱了!
1、播放歌曲《儿童团放哨歌》,学生聆听歌曲。
师: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你知道儿童团都做过哪些事?
2、复听时跟随音乐一起律动,深入体验感受音乐。
师:同学们,你想不想也来做一回儿童团员,站岗,放哨呀?
3、拓展延情:
你知道吗?为了纪念这些发生在儿童团员们身上的难忘情景,我们的音乐家们写了许许多多的歌曲。你知道哪些?
生:自由回答。
师:共产儿童团员们人小志气大,为革命胜利作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个个都是红色的小英豪。我们也来学学他们吧!请小朋友们分组讨论,来表演一下他们的生活情境。
三、编创与活动
通过创编表演再一次深入体会儿童团员们的生活(站岗、入哨、上学、唱歌、与敌人斗争等)。
1、这是一组命名为游击战的节奏练习。有人打枪、有人敲鼓、有人在铁桶里放鞭炮,制造迷惑敌人的效果。指导学生读出声响模拟枪声、鼓声、鞭炮声,形成节奏声势。?
2、分组编创,编排小组表现效果,三种声响同时出现、相继出现均可,还可根据想像加上号角声。?
3、分组为大家表演,看哪组节奏准确,三声部合作得好、声势效果好。
四、课堂小结:
师:难忘的旋律,难忘的'情怀,儿童团员们的飒爽英姿在这许许多多歌曲中体现,在我们小朋友的歌声中得以体现,我们似乎又见到了那一个个小英雄。
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幸福美满,我们也要做和平年代的小英豪,好好学习,好好努力,为身边的朋友,为家,为校,为社会作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共产儿童团歌》、聆听《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在《儿童团放哨歌》声中进入教室。
二、表演《共产儿童团歌》
1、导入新课
师:大家看这是什么?
生:(红星,五角星)
师:你们都在哪里见过它?你能讲述一个红星的故事吗?
生:(回答问题,讲述)
(介绍历史背景)
师:今天请大家看一个有关红星的故事。那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初步产生情感体验)
师:当你听到这首歌时心里有什么感受?
生:(激动等)
师:在那个年代连儿童也自发的组织起来和敌人做斗争。你们想和儿童团员一样和敌人做斗争吗?
(学习歌曲中的节奏)
师:现在就交给你们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你们愿意接受吗?
生:愿意
师:红军要开会,为了防止有敌人混进来,邀请儿童团员站岗,每位来开会的红军都有一个暗号,只有拍对暗号的红军才能进去开会。
(出示两条节奏。)
(学生动作:分成两组,一组扮演红军,一组扮演儿童团员。
拍对的红军,儿童团员为他们贴上红星。)
2、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你们胜利的完成了任务,已经成为一名光荣的儿童团员了,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我们的团歌。
a、学会用听觉尽快地掌握歌曲的旋律,在完整聆听歌曲中学会歌曲。
提示:用手击节拍、踏步走等形式感受歌曲,在多次不同方式的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b、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注意咬字准确、吐字清楚。
c、跟琴小声熟悉歌曲,对准歌词,尤其是一音多字处。
三、编创与活动
学会歌曲后,在歌曲演唱前加入自编的小军鼓的节奏,或拍击或读出,使歌曲的演唱更有气势(小军鼓的节奏分小组完成,尝试加入的效果)。?
1、按固定音型伴奏的方式,用最简单的方法,尽快加入器乐表演中去,尝试伴奏、合作的愉快。
2、听着歌曲录音伴奏,试着跟上歌曲的节奏。
3、分组互相伴奏。歌曲是4/4拍,要注意突出强拍,第一拍要强,第三拍次之。
四、聆听《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师:同学们,儿童团是革命战争时期的少年儿童组织,那么这个组织发展到今天是什么组织?
生:(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1、播放《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学生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唱出了哪些内容?
2、复听歌曲。
提示:歌曲中对少先队员提出了哪些要求?那么作为今天的少先队员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3、再次复听,学生轻声合着音乐唱一唱,并用手击节拍。
师:让我们接过烈士手中的枪,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吧!
(随音乐全体起立,情绪高涨的演唱《少年先锋队队歌》。)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卖报歌》、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表演《卖报歌》
导入课题:
同学们看过电影《报童》吗?解放前有许多孤儿,他们的生活无依无靠,有很多孩子当起了报童,风里雨里沿街叫卖,吃不饱、睡不好,过着悲惨的生活,有的报童还积极为中国的解放做出了许多贡献。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首新歌《卖报歌》。
1、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简要叙述 。
2、复听《卖报歌》并出示歌片,听音乐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将不会的字注音)。
3、随琴轻声跟唱,认真填词。
4、分小组讨论歌曲的情感。
提示:说说歌曲给你的感受。
5、提示:要注意歌曲演唱与伴奏合作的整体效果。
6、分组编创动作,也可简单化妆成小报童表演,如:拿报、背上卖报的袋子,分组表演。
三、编创与活动
听辨音高的练习:
1、教师唱唱名,让学生听并辨认是哪一个小报童唱的?熟悉唱名并能说出来,是第几个?并模唱出来。
2、让几名学生分别唱出,让学生排出顺序,并说出同学的名字。
(这种方法既可以听辨音高,同时也可以听辨人声的音色,为将来听辨乐器的音色打基础)。
四、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