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 新华

通过方案过程,可以预计未来可能的变化,从而制定适应变化的最正确方案,减少工作中的失误。要怎么写科学主题教育活动方案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科学主题教育活动方案,供大家参考。

科学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篇1

20__年3月3日是第24次全国爱耳日,也是第4次国际爱耳日。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已历经24年,惠及全国近60%的人口,极大地普及了听力健康科学知识,提高了人民群众爱耳、护耳意识,对减少听力残疾的发生,推进我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设立国际爱耳日,促进全球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0~14岁儿童总数超过2.2亿。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听力残疾现残率2.11%,据此推算,全国0~14岁听力残疾儿童总数超过460万。做好儿童听力残疾早发现、早干预和早康复具有重大的抢救性意义。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儿童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工作。通过组织实施5个全国听力语言康复五年规划,40逾万名听障儿童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听力语言康复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亟待提高,我国儿童听力障碍预防和康复工作还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

世界卫生组织将20__年第4次世界听力日主题确定为关注儿童听力健康。为与国际社会同步,进一步加强我国儿童听力障碍预防和康复工作,增强我国对全球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影响力,经研究,决定将第17次全国爱耳日活动主题确定为:关注儿童听力健康。现就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活动主题

关注儿童听力健康

二、时间安排

20__年3月3日,有条件的地区可酌情延长活动时间。

三、宣传重点

大力宣传儿童听力健康和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力宣传儿童听力障碍预防、发现及治疗科学知识;大力宣传听障儿童全面康复理念,推进融合教育相关工作;全面营造关爱、帮助听力障碍儿童康复的社会氛围。

四、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要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本通知要求。残联、教育、卫生计生、民政、妇联、团委等相关部门要分工负责,协调行动,及时制定本地宣传教育活动工作方案并认真做好组织落实,确保宣传教育活动广泛、深入、扎实开展。

(二)积极创新宣传形式

各地要坚持以人为本,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宣传形式。要积极采用多种方式增强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短信、微信等传播渠道的作用,广泛发布爱耳日活动消息及爱耳护耳知识;要广泛组织发动专业机构、学术团体,面向重点人群,通过举办专题培训、讲座等形式向听障儿童家长、年轻父母普及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知识;要深入学校、社区,组织好中、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的听力健康宣传工作;要继续在首都北京和有条件的大、中城市举办爱耳日公益音乐会,打造品牌宣传活动。

(三)整合推进相关工作

各地要以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为契机,做好听力语言康复十二五收官工作以及十三五谋划工作;努力将宣传教育活动与儿童听力健康咨询、听力检测等便民服务有效结合,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深入基层为广大群众和听障人群提供康复服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广泛动员爱心企业、公益组织及个人参与贫困听障儿童的康复救助;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儿童听力保健工作力度,做好新生儿听力筛查、听障儿童接受普幼(小)教育、儿童环境噪声治理等相关工作,为儿童听力健康和康复训练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及时做好活动总结

各地残联要认真做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的总结。及时收集整理本地宣传教育活动情况,将活动总结及活动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于20__年3月10日前报送第17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办公室。第17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办公室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外惠新里甲8号,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办公室(全国工作处)。

五、宣传口号

关注儿童听力健康

切实保障听障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

积极落实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听力语言康复三原则

关注听障儿童全面康复

提高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意识,确保儿童听力健康。

科学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篇2

【设计思路】

目前我们进行的正式“学本领”的有关小动物的主题。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来看,越小年龄段的孩子越是喜欢那些可爱的小动物。同时,小年龄段的孩子对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也是喜爱有加。于是,从这两个角度思考出发,我预设了本次小班科学活动《小兔过生日》。通过活动,孩子们可以在看、听、说、玩的过程中,在故事的情景中,进一步感知和了解几种常见动物的特征,包括外形特征和声音特点,从而激发孩子喜爱动物的情感。

【内容与要求】

1、在小兔过生日的情景中,通过看、听等途径判断来参加生日派对的动物是谁,进一步了解几种常见动物的明显特征。

2、喜欢小动物,愿意模仿动物的动作。

【活动重点】

了解几种常见动物的明显特征。

【活动难点】

通过局部特征和声音判断出常见动物。

【材料与环境创设】课件

【活动流程】谜语倒入——感知体验——生日庆祝——活动延伸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1、教师:森林里有个小动物要过生日了,她有一对长长的耳朵和一条短短的尾巴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的,猜猜她是谁?

二、感知体验

(一)小鸡和小鸭

1、提问:来的朋友都穿了一件黄黄的衣服。他们会是谁呢?

2、看课件,验证猜想。

3、小结:是的,小鸡和小鸭穿的都是黄黄的衣服,可是他们的嘴长得不一样。小鸡的嘴尖尖的,小鸭的嘴扁扁的。

(二)小猫

1、提问:门铃又响了,这次会是谁呢?

3、课件验证。

4、小结:对的对的,小猫叫起来就是喵喵喵的。

5、教师:你们想不想和小猫一起唱?

(三)大灰狼

1、提问:我们怎么才能知道来的是谁呢?

4、听大灰狼唱歌。

5、课件验证。

6、小结:看来,我们真的可以用看一看、听一听的好办法来知道来敲门的是谁。

7、提问:小兔能给大灰狼开门吗?要是开了门会发生什么事啊?

三、生日派对(情景表演,庆祝生日)

1、教师: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学学这些动物表演一下这个故事呢?

四、活动延伸

将故事的录音和胸饰放在表演区供幼儿区角活动使用。

科学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篇3

团属各单位:根据兵团残联《关于开展第24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x残联函[20__]x号)要求,各单位要结合实际认真做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各单位要及时将活动总结及图片于20__年月10前报团残联小熊处。现就开展第24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防聋治聋,精准服务”。

二、时间安排

第24次全国“爱耳日”为20__年月日。

三、宣传重点贯彻落实

《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__-20__)》,大力宣传预防出生缺陷、发育障碍、疾病及伤害致听力损伤致残的重要性,全面推进新生儿听力筛查;大力宣传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的重大意义,推进听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成年听力残疾人助听器适配等工作,落实精准康复服务全覆盖的要求;大力宣传爱耳护耳保健知识的宣传,增强人们对爱耳护耳意识,养成科学用耳,保健养耳,卫生健耳的良好习惯。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认真筹划第24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结合全民健康体检、健康知识讲座、“民族团结一家亲”走访交流等活动积极宣传并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

2加强宣传报道。“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期间,各单位要通过电视、报刊、网站等新闻媒介,加大对爱耳、护耳相关知识讲座、咨询等内容的宣传报道。

各单位第24次全国“爱耳日”工作总结、图片于20__年月10日前电子图片总结(图片和总结分开)报团残联小熊处。

五、宣传口号

——防聋治聋,精准服务——建立“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一体化服务模式——实施听力残疾人精准康复,共建共享小康社会——普及爱耳知识,增强爱耳护耳意识——防聋重在科普,治聋重在精准——关注听障儿童全面康复——提高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意识,确保儿童听力健康

科学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篇4

一、活动设计意图: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运用各种感官,通过主动、亲历的动手动脑的活动,对周围事物、现象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究过程。糖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非常喜欢的,而这次的“做中学”实验是在一次偶然的幼儿生活环节中,孩子将糖掉进了水里,老师抓住了此次教育契机,不仅引发了幼儿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糖的变化,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这次活动属于现象观察类活动。对小班幼儿来说,“溶解”现象既无法理解的,又是容易观察的。该活动立足于观察溶解现象的发生过程,而不是讲解糖为什么溶解,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自由讨论溶解现象,允许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寻求解释,对于维护幼儿的好奇心以及养成其思考的习惯是有益的。

二、活动方案及修改意见:

小班科学《糖消失了》(第一研)执教:陈梦娇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发现糖在水里会慢慢变小慢慢消失,水会变甜。

2.愿意探索发现不同的糖在水里的变化,并愿意与别人交流自己的发现。

3.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对探索性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方糖大量、人手一只杯子。

2.大的透明杯子一只、温开水大量。

活动过程:

(一)探索性话题引起幼儿讨论。

提问:1.小朋友,你们吃过糖吗?喜欢吃吗?

2.请你说说糖在嘴巴里会怎样?(变甜、变小等)3.请你猜一猜,把糖放在水里会怎样呢?

(二)做试验证实幼儿的推测。

1.教师:糖放到水里到底会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试验吧。

老师把糖放到透明的大杯子里,注入适量的开水,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1)看一看,糖发生什么变化了?(变小)(2)猜一猜,糖到哪里去了呢?

(3)刚刚还是没有味道的白开水现在会变成什么味道了呢?

2.幼儿猜测回答后请个别幼儿上前品尝糖水,并把自己品尝的结果告诉大家。

教师小结:糖在水里会变小,慢慢的没有了,水会变甜。

(三)集体操作,观察糖在水里的变化。

1.幼儿人手一粒糖一杯温开水操作观察提醒幼儿注意不把水泼掉,提醒幼儿有耐心。

2.集体品尝糖水。

第一次讨论意见:

1.教师在提问的设计,提问的时机上需不断改进。

2.有幼儿提出糖为什么会化时,应该让幼儿对这个问题作出猜测,激发探索的欲望。

小班科学《糖消失了》(第二研)执教:赵青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发现糖在水里会慢慢变小慢慢消失,水会变甜。

2.愿意探索发现不同的糖在水里的变化,并愿意与别人交流自己的发现。

3.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对探索性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方糖大量、人手一只杯子、搅拌棒若干。

2.大的透明杯子一只、搅拌棒一支、温开水大量。

活动过程:

(一)探索性话题引起幼儿讨论。

出示方糖。

提问:1.这是什么?你们吃过吗?吃起来是什么味道的呀?

2.请幼儿品尝小块的糖。

提问:糖放到嘴巴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变甜、变小等)3.请你猜一猜,把糖放在水里会怎样呢?

(二)做试验证实幼儿的推测。

1.教师:糖放到水里到底会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试验吧。

老师把糖放到透明的大杯子里,注入适量的开水,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1)看一看,糖发生什么变化了?(变小)(2)猜一猜,糖到哪里去了呢?

(3)刚刚还是没有味道的白开水现在会变成什么味道了呢?

2.幼儿猜测回答后请个别幼儿上前品尝糖水,并把自己品尝的结果告诉大家。

小结:糖在水里会变小,慢慢地融化到水里面去了,水会变甜。

(四)集体操作,观察糖在水里的变化。

1.幼儿人手一粒糖一杯温开水操作观察。

2.提醒幼儿注意不把水泼掉,提醒幼儿有耐心。

(五)2.集体品尝糖水。

第一次讨论意见:

1.在导入环节,怎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2.幼儿品尝糖果的时候最先注意到的是糖果产生的甜味。教师应当在糖果的变化上适当的提醒幼儿感知糖果大小的变化。

科学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篇5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初级耳科保健工作,提高全民爱耳护耳意识,特将20__年第24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主题确定为:“爱耳护耳,健康听力——预防从初级耳科保健做起”。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爱耳护耳,健康听力——预防从初级耳科保健做起”

二、时间安排

20__年3月3日,我们准备提前在总场幼儿园或者小学进行活动专题讲座宣传。准备物品——横幅一条、六块宣传展板、宣传资料、标语等。

三、宣传重点

大力宣传初级耳科保健在听力残疾预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力宣传初级耳科保健知识,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广泛开展初级耳科保健,做好健康教育、妇幼保健、常见耳病防治及听力筛查等工作;大力宣传耳科保健从我做起的理念,增强全民爱耳护耳意识。

四、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要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本通知要求,残联、民政、卫生计生、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等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制定宣传工作方案,明确分工,协调行动,确保“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广泛、深入、扎实开展。

(二)积极创新宣传形式。

要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宣传形式,采用多种方式增强“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形成全社会关注听力健康,重视初级耳科保健的氛围;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短信等大众传媒的作用,多渠道发布“爱耳日”活动消息;要广泛组织发动专业机构、学术团体等社会力量参与活动,充分利用讲座、咨询、海报、板报、科普读物等形式普及初级耳科保健知识;积极将宣传教育活动与便民服务有机结合,深入社区、托幼机构、学校、养老院等机构为群众提供耳科保健、听力筛查、助听器验配等服务;做好预防。

(三)整合推进实际工作。

要以“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为契机,采取综合措施,加大初级耳科保健工作力度。要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面向基层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做好初级耳科保健业务培训;要统筹规划,做好初级耳科保健与耳科临床治疗、听力康复等工作的有效衔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工作体系;要进一步加强初级耳科保健、耳科临床治疗及听力康复服务相关保障政策建设。

(四)及时做好活动总结。

要认真做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的总结。及时收集整理本地宣传教育活动情况,将活动总结及活动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收集存档。

科学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篇6

活动目标:

1、 感受树叶的多样性,认识一些落叶树和常青树,并且能进行分类。

2、 幼儿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常青树和落叶树的特征。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㈠落叶树图片:水杉,银杏,梧桐,杨树,白杨,柳树等;

㈡常青树图片:松树,万年青,竹,罗汉松、香樟、桂花等。

2、课前请家长与幼儿一起上网、查阅资料寻找常青树和落叶树,并向幼儿介绍一种树(名称、生长环境、四季是变化、树叶的形状、树的种类),帮助幼儿积累经验。

3、每个幼儿带一张秋天常青树或落叶树的图片。

4、《找朋友》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1、现在是什么季节啊?(秋天)你看见了大街上什么东西变化最大?(树叶都飘落下来)其实,树的种类有很多,有常青树,有落叶树。

二、师幼一起观看ppt课件并讨论。

1、出示水杉和松树的图片,这两棵树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到了秋天松树的叶子还是绿色的呢?(一年四季都有绿叶的树,我们就叫它常青树;到了秋天树叶变黄,从树上掉落下来的,叫落叶树。)

2、出示万年青和银杏的图片,说说这两棵树有什么不一样?这两棵树哪一棵是落叶树?哪一棵是常青树?为什么?

3、出示梧桐和香樟的图片,说说这两棵树有什么不一样?这两棵树哪一棵是落叶树?哪一棵是常青树?为什么?

4、出示杨树和竹的图片,说说这两棵树有什么不一样?这两棵树哪一棵是落叶树?哪一棵是常青树?为什么?

5、出示白杨和罗汉松的图片,说说这两棵树有什么不一样?这两棵树哪一棵是落叶树?哪一棵是常青树?为什么?

6、出示柳树和桂花树的图片,说说这两棵树有什么不一样?这两棵树哪一棵是落叶树?哪一棵是常青树?为什么?

(依次出示ppt图片,让幼儿对比后从树叶的形状、颜色或是其他方面,说出两棵树的不一样,从而得出是常青树还是落叶树。)

三、幼儿介绍自己收集的树的图片。

1、你这棵树的叫什么名字?树叶是什么形状?

2、这棵树喜欢生长在怎么样的地方?

3、它是常青树还是落叶树?为什么?

四、游戏《找朋友》

幼儿手拿收集好的树的图片,在《找朋友》的音乐声中,去寻找与自己树种相同的幼儿,音乐停时,教师检查是不是每个幼儿都找对了,帮助找错的幼儿及时纠正过来。

延伸:音乐活动

一半幼儿扮演常青树,另一半幼儿扮演落叶树。让幼儿随音乐表演树叶一年四季的变化,当到了秋天,扮演落叶树的幼儿随着秋天慢慢的表演树叶飘落、摇动、翻滚的动作。

科学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篇7

活动目标:

1、能大胆观察蜗牛,学习用多种方法来观察。

2、敢于探索,发展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组观察工具若干:小棒、玻璃片、瓶子、木片等

2、记录纸笔若干

活动过程:

1、谈话:春天的小动物

――让孩子们讲讲自己对春天的动物的认识

2、户外:找蜗牛

3、观察蜗牛

A:引导孩子们观察蜗牛。

――让孩子们用眼睛看,用各种工具来观察,并把自己的发现及时的记录。

B:分享个自的经验

4、介绍“我知道的关于蜗牛的知识”

5、讲讲“我对蜗牛一些的问题”

6、小结

科学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探索让蛋立起来的方法。

2.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发展幼儿想像力与动手能力。

3.树立自信心,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熟蛋若干,沙子、瓶盖、玻璃瓶、积木、碎布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鸡蛋宝宝的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师:瞧!它是谁呀?蛋宝宝遇到一个难题,它也想跟小朋友一样站起来做游戏,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二)自由探索,寻找蛋站立的方法。

1.请幼儿讨论思考。

2.每位幼儿一个蛋,幼儿探索,寻找在桌面上让蛋站立的方法。教师观察、鼓励。

3.幼儿交流操作方法。

4.教师根据幼儿操作、交流情况作简单小结。

5.提出问题:有没有不把蛋磕破就让蛋宝宝站立起来的方法?

(环节简析:对于幼儿来言,身边的事物和现象都能成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是他们每天能遇到,每天都会做的事。小班的幼儿特点是游戏贯穿一日生活,也就是说小班幼儿的活动开展离不开游戏,所以组织科学活动也同样要以游戏形式进行,教师的语言也要以游戏口吻去组织,让幼儿在玩中利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发现,去了解。)(三)提供不同材料,请幼儿再次寻找让蛋立起来的方法。

1.出示并介绍为幼儿准备的各种材料。提醒幼儿注意事项:轻拿轻放、不将沙子乱撒。

2.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试验。

3.教师观察指导,给幼儿提供帮助。引导幼儿使用各种辅助材料让蛋站立。鼓励幼儿多试、多想、多观察。

4.幼儿相互参观,交流方法。

5.师幼共同总结让蛋站立的各种方法。

(环节简析:丰富多样的材料可以让幼儿有更多地选择,更好地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活动中,我们准备了丰富多样的材料,孩子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去选择材料和决定用材料做什么,不仅有利于幼儿运用原有经验按自己的新想法去解决问题,去发明,还有助于幼儿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能有新发明,能支配材料的,能解决问题的人,并使得幼儿有成功感。)活动延伸:

蛋宝宝送礼物。

科学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篇9

准 备:

1、画报、草稿纸、报纸、绘画纸等。

2、记录纸和笔。

过 程:

1、激发幼儿尝试操作的兴趣。

老师拿着一筐废纸告诉幼儿:这是老师和幼儿一起收集的各种废纸。这些废纸可以干什么用呢?老师拿一张纸,让纸发出声响,吸引幼儿注意力。

老师提出问题:怎样让纸发出声音?

2、幼儿尝试操作和纸做游戏

每四名幼儿一组,各组进行比赛,在同一时间完成,看看哪个组做的方法多而且和别的组不一样。

让幼儿自己动手来实验,尝试用各种方法让自己手中的纸发出声音。每组请一名老师帮助记录幼儿实验的结果。

幼儿自己取纸实验开始,要求记录老师必须是幼儿做出来的才能记录。

3、分享实验结果

听音乐收记录纸,在记录纸上写上小组名字。提醒幼儿用过的废纸怎么办?

展示每组的记录纸,请每组幼儿上来一两个演示实验过程,大家进行验证。

4、老师小结幼儿验证的方法。

5、结束:生活中有很多东西会发声,小朋友们可以去发现。带幼儿在班上或到户外寻找可以发声的东西。

课程来源:

幼儿对很多事情都感兴趣,哪怕是在地上拣到一小条纸也能在手中玩上半天,然而,大量的废纸每天都会出现垃圾箱中,有垫桌子用的报纸、画报,有手工纸的边角料,有被幼儿撕下来的图书,有美工区活动后用的画纸等,每天这些废纸都被到掉。老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需要,与其把这些废纸仍到,还不如再次利用,让幼儿与这些废纸相互作用,产生更大的教育价值,从而教育幼儿节约纸张,从小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因此,“怎样让纸发出声音”的课程就生成了。

目 标:

1、培养幼儿初步探索让纸发出声音的方法。

2、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

科学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篇10

活动目标:

1、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达物体下落的现象。

2、动手制作降落伞,观察降落伞慢慢降落的现象。

活动准备:

彩色卡纸、塑料袋、沙包、夹子、羽毛、记录纸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沙包和羽毛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样东西你们看(出示沙包和羽毛),请小朋友想一想沙包和羽毛在同一高度同时下落,它们落下来的样子一样吗?

2、教师示范,幼儿观察谁是慢慢落地的。

3、请小朋友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现下落过程。学一学羽毛和沙包落下来的样子。

二、出示同样的沙包,给其中一个绑上降落伞。

1、小朋友请看,老师这里有两个一样大小的沙包,老师在其中的一个上绑了降落伞,请小朋友猜一猜,在同样的高度下同时下落谁会先落地呢?

2、教师示范,幼儿观察谁先落地。

3、出示记录纸(上面画有两个沙包,其中一个有降落伞)让幼儿记录,哪个慢慢落?把最后落下来的沙包涂上漂亮的颜色。

4、教师小结:降落伞能利用空气阻力,降低下降速度,所以能够使物体更加平稳地下降。

三、小朋友,你还知道有哪些东西是慢慢落下来的?幼儿回答(跳伞、滑翔机、柳絮、蒲公英的种子、雪花等)

四、小制作

1、小朋友你们想自己制作一个降落伞吗?

2、出示操作材料教师指导幼儿制作。

塑料袋降落伞制作方法:首先用小贴画装饰空塑料袋,再用夹子夹住塑料袋口就做成了降落伞。

科学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篇11

活动目标:

1. 初步了解蚯蚓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作用。

2. 能大胆地用动作表现蚯蚓的形态特征。

3.培养幼儿喜爱、爱护蚯蚓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故事《谁松的土》多媒体课件。

2. 有关蚯蚓的图片和视屏。

3. 神秘的盒子,若干条活的蚯蚓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手指游戏:叮叮噹噹。

二、欣赏故事《谁松的土》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故事《谁松的土》。

2.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了解蚯蚓的作用。 教师提问:小桃树怎么了?(不知道是谁帮它松的土)小桃树都见过哪些小动物?(观看课件:蝴蝶、蜜蜂、啄木鸟、小灰兔、大象)它是怎么说的?(谢谢你,是你帮我松的土吗?)小动物是怎么回答的?(我不会松土,我只会……)到底是谁帮小桃树松的土?(蚯蚓)

3. 教师:咦?小蚯蚓去哪了呢?(课件上没有小蚯蚓的图片) 让我们一起来找找小蚯蚓吧!可是小蚯蚓长什么样子?你们见过小蚯蚓吗?教师个别提问。

4.教师在平板电脑上显示蛇、蚯蚓、毛毛虫的真实图片,请幼儿上来圈一圈,哪个是蚯蚓。(幼与电脑互动)我们把小蚯蚓找出来就知道它长什么样子了。

三 认识小蚯蚓

1.教师:听!这个盒子里有声音,是不是蚯蚓藏在里面跟我们捉 迷藏呢?让我们把它打开。(请一个小朋友用拳头捶开)

2.教师:原来小蚯蚓真的藏在里面,那小蚯蚓长什么样?它有什么特征?它是怎么松土的?请小朋友们一起来探索。(教师出示活的蚯蚓,请孩子们带着问题去观察,教师适时引导。)

3.请幼儿说说蚯蚓的形态、特征。(蚯蚓细细长长像蛇一样,头尖尾圆。颜色是红色带点黑色、半透明的。)

4.蚯蚓是怎么走路的?(教师播放视频)请小朋友学一学。

5.蚯蚓它吃什么呢?是怎么松土的?(教师播放视频)请小朋友学一学。

6.蚯蚓的生活习性是怎么样的?(教师播放视频)

四、引导幼儿大胆表现学蚯蚓爬,松土,吃东西。 教师:“你们看!在那边有一片花园,花园里的小花、小草都快长不动了。泥土太硬了?我们一块去帮它们松松土好吗?”“你们的位置上有好多好吃的树叶,让我们爬回位置上去吃吧!”

五、教师小结

1.蚯蚓它生活在土壤中,它能够帮助植物松土,让植物快快长大。

2.既然蚯蚓是植物生长的好帮手,是我们的好朋友,那我们就应该好好爱护它,当你去花园去土地上玩看到它时,可别伤害它哟!

科学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篇12

设计思路:

生活中处处有水果,孩子从出生到逐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与水果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把孩子生活中极其熟悉又喜爱的水果作为切入口,我们设计了此活动。本次活动由观赏mv、品尝水果、制作水果羹等多种形式组成,将多个领域的学习内容自然地融合在一起,通过幼儿探索、操作等活动,了解常见水果的基本特征以及水果的多样性,使孩子们置身在探究的环境中愉快的主动学习。

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水果,知道其名称、特征。

2、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比较,发现水果是多种多样的。

3、在品尝活动中,体验共享的快乐。

准备:

1、幻灯片。

2、幼儿每人带两种水果、水果拼盘。

3、糯米粉、糖、餐具等。

过程:

一、了解水果的多样性。

1、教师提问:你们吃过水果吗?你吃过什么水果?它是怎么样的?什么味道?

(在幼儿说出后播放mv,引起幼儿继续活动的兴趣)。

2、除了刚才我们小朋友讲的,看看还有哪些水果宝宝藏在图形里呢?哇秋天的水果真多呀!

二、了解几种常见水果的特征。

1、苹果。(或观看mv)

a:现在请我们小朋友每人从桌上拿一个苹果,看看苹果长的是怎样的?

b:教师简单小结(颜色、形状、大小、触觉),幼儿看mv。

c:你们知道苹果里面有什么吗?(幼儿自由讲述)。

d:教师将苹果横断面切开,小结幼儿的讲述内容。(幼儿看mv)

2、橘子。

方法同上。

三、品尝水果,体验共享的快乐。

1、品尝新鲜水果。

a:秋天是一个水果丰收的季节,你们想不想尝尝秋天的各种水果?(出示水果拼盘,幼儿欣赏)

b:请幼儿猜猜说说水果拼盘里有些什么水果。并请幼儿挑选1-2种水果尝一尝,说出这些水果的名称及其它是什么味道的。

c:讨论:人多水果少,大家都想品尝到各种水果,应该怎样吃?

2、学习制作水果羹,了解水果的多种吃法。

教师:刚才我们吃了新鲜的水果,平时你们还吃过那些水果食品?(幼儿自由讲述)

教师简单讲述水果羹的制作方法,师生共同配合一起做水果羹(幼儿学搓小圆子)。

四、活动延伸。

幼儿吃水果羹。

科学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篇13

活动目标:

1.观察蔬菜、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

2.学习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蔬菜、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对科学实验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每组一盆水和一盆蔬菜水果:苹果、香蕉、葡萄、桔子、蘑菇、土豆、西红柿。

2.每组一张记录卡(卡上画有水盆,水盆里有水位线),以及蔬菜、水果小图片若干;3.大记录表一张以及蔬果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想一想,猜一猜,激发其参与活动的兴趣。

1.认一认,说一说蔬菜水果的名称。

教师:看,桌子上有些什么?

2.知道怎样是沉?怎样是浮?

教师: 如果把苹果放到水里会怎样?

教师:看看苹果在水哪里?(这样叫做浮起来,如果在水底那么叫做沉下去)

3.幼儿用动作感受浮起来和沉下去。

教师:谁会用身体动作来做一做浮起来和沉下去样子。

教师做动作演示,幼儿说是浮起来还是沉下去。

4.幼儿集体猜测这些蔬菜和水果在水中是什么状态。

教师:你们觉得香蕉放在水中是沉下去还是浮起来的?用动作来表示。

(二)玩一玩,看一看,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1.教师交代操作方法。

教师:刚刚我们看到了苹果放在水里是怎么样的?(浮起来的)那我们应该把苹果的小图片贴在这个水盆的哪里啊?(让个别幼儿来记录 )那沉下去的话应该贴在哪里?

教师交代操作要求:还有这些蔬菜和水果放在水里到底是浮起来的还是沉下去的呢?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画有水杯记录卡还有蔬菜和水果的小图片,请小朋友们把桌子上的蔬菜和水果轻轻地放到水里,然后用小眼睛仔细看一看,哪些是浮起来的,哪些是沉下去的,然后把蔬菜水果的小图片贴到记录表上。

2.幼儿操作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三)讲一讲,说一说。

1.幼儿交流:这些蔬菜和水果放到水中,它会怎么样?把你的发现告诉身边的小朋友。

2.师幼交流:谁愿意把你们一组的发现讲给大家听?(结合记录卡讲述)

3.教师小结:这些蔬菜和水果有的沉在水底,有的浮在水面,真有趣啊!

(四)活动延伸。

教师:我们生活中还有一些其他的蔬菜和水果, 可以和爸爸妈妈去试一试,把他们放到水中看看它们是沉下去还是浮起来的?

科学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篇14

一、活动主题

爱耳护耳,健康听力——预防从初级耳科保健做起

二、活动内容

2月28日上午9点,__医院耳鼻喉科的专家、__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来到社区,进行“全国爱耳日健康宣教和义诊活动。部分患者助听器的.赠送及佩戴讲解也会放在社区活动现场。

三、活动地点

__街道丰泉古井社区2楼会议室

四、活动环节

第一项:__医院耳鼻喉科专家讲座

专家:__

讲座内容:

第二项:健康知识有奖问答

1、共计20题。栏目出10道生活常识题,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专家出10道与耳朵有关的题。(请肖主任、刘主任确定)

2、环节奖品由栏目提供,共计20份。奖品包内含:田七牙膏1支、郁美净1包、清风卫生纸1提(两筒装)。

第三项:互动游戏

待栏目确定

第四项:助听器佩戴讲解暨助听器赠送仪式

环节内容:请5名受赠者上台,主持人简单采访,然后专家赠予并进行佩戴讲解。

五、活动场地要求

舞台:专家讲台一个。

技术:音响、调音台、话筒、多媒体等。

六、其他事项

1、__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组织工作。

2、卫生服中心和人民医院做好宣传海报、横幅、易拉宝等。

3、医院和社区搭建好义诊台(桌椅)。

科学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篇15

【内容与要求】

1、在游戏中,观察与辨别动物的不同皮毛,发现其明显的花纹特征。

2、愿意用简单的语句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活动模式】感知体验式

【运用策略】情境贯穿策略,音画结合策略。

【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喜欢亲近各种常见的动物,对动物明显特征的关注更多来源于皮毛花纹的辨别,但是对于较相似的花纹会出现混淆,因此有必要开展此次活动,以“互动式多媒体设备”为依托,引导幼儿在观察、比较中辨别动物的不同皮毛,发现花纹的明显特征。

本次活动是小班教研实践活动的第三研,在前两研的基础上,以多媒体课件的进一步调整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发现问题为:部分幼儿对点状和块状花纹的辨认度有困难;第三环节中动物舞会出现提供动物过多,幼儿挑选有难度等现象。因此作以下调整:

(1) 将舞蹈音乐进行创编修改:歌词内容为可替换的“我们穿着点点衣,快来跳个舞”,以歌词引导幼儿进行辨别,指向明确。

(2) 调整第二环节的重点提问等,突出“点点”“块状”“条纹”三种花纹的比较观察。

(3) 对部分动物的花纹进行更清晰的呈现,突出块状与点状的不同。

(4) 第三环节中提供与前环节不同的动物每人一份,增加层次性和挑战度,是活动的进一步验证。

【材料与环境创设】

1、课件:动物花花衣

2、小动物图片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认识朋友

1、情境导入:

导入语:动物王国要举行舞会,看看哪些动物朋友来了,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小结:想参加舞会的动物朋友可真多,有老虎、猎豹、斑点狗等。

二、邀请朋友

1、找找花花衣:

要求:找找身上有花纹的动物参加舞会。

将邀请函和动物连接。

尝试用较完整的句子邀请动物朋友:___,你有花花衣,请你来跳舞。

2、区分花花衣

(1)点状花纹:

1)重点提问:舞台比较拥挤,这次请穿着小小的,一点一点衣服的朋友来跳舞,该请谁?

(斑点狗、猎豹)

2)课件验证

3)小结:原来斑点狗和猎豹穿着点点花纹的衣服,一点一点真可爱。

(2)条状花纹

1)重点提问:斑马也等不及了,它身上的花纹像什么?

谁的花纹和斑马的一样?

2)课件验证

3)小结:原来斑马和老虎穿着条纹的衣服,一条一条真神气!

(3)块状花纹:

1)重点提问:还剩下两个动物朋友,它们的衣服和点点的衣服有点像,但是不一样,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2)观察比较

3)小结:原来,奶牛和长颈鹿的花纹大大的,一块一块的,穿着块块衣服真特别!

(4)小结:今天来参加舞会的动物朋友真漂亮,斑点狗和猎豹穿着点点花纹的衣服,奶牛和长颈鹿穿着块块花纹的衣服,老虎和斑马穿着条纹的衣服,一起跳舞真热闹。

三、参加舞会

1、还有一些身上有花纹的动物朋友也赶来参加舞会啦,看看有谁,它穿着什么衣服?

2、播放音乐,幼儿辨析花纹特征进行舞蹈。

要求:听清楚要请穿着什么衣服的动物朋友来跳舞。

3、幼儿参加舞会。

109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