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游戏的活动方案
制定方案前,需要进行全面调查,了解相关情况,为后续方案制定提供依据。什么样的幼儿园小班游戏的活动方案才算是优秀的呢?这里整理一些幼儿园小班游戏的活动方案,方便大家学习。
幼儿园小班游戏的活动方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以表演的基础上,能根据情节的细节部分进行表演。
2、咬准字音:“小助手、着急、厨房”注意不同的角色用不同的语调表现。
3、知道上学应互相帮助,要开开心心的、并能初步的进行创编。。
活动准备:
《小动物上幼儿园》表演的场景:小兔、小熊、小猴、兔妈妈、兔爸爸、老师头饰排练好《小动物上幼儿园》的表演。
活动过程:
一、引起回忆,复习主要语言,及时纠正字音。
上一次,我们做了什么 表演?谁还记得表演中的小兔与他的妈妈、小熊和他的爸爸、小猴都说了什么话呀?(幼儿集体学说)
二、幼儿进行游戏。
1、幼儿集体学说小兔和妈妈的对话。
注意语调,并表现出小兔高兴上幼儿园的欣喜的神态。
2、学习小熊和爸爸的对话
集体学说,注意表现小熊低沉的声音并伴随动作。
3、谈话:讨论对情节细节部分如何进行表演,可以使游戏更加的出色。
4、请个别幼儿进行示范表演、其他幼儿学习欣赏。
5、幼儿进行分组表演,由组员进行推选组长。
6、幼儿自由表演,教师指导。
三、活动结束:
总结三次表演的进步,请小朋友谈谈自己的感受。
幼儿园小班游戏的活动方案篇2
设计思路:
小板凳是我们农村地区最常见的家庭用品之一,每家每户用它来坐着洗衣服、洗脚,到了夏天还用它来纳凉。记得我小时侯就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围绕着小板凳开展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的家庭里传统的四条腿的小木凳逐渐消失了,现在的孩子们也不像我们小时侯再对小板凳有那么多的想象空间,去制造各式各样的玩法了。课程指南指出“借助各种材料和器械进行活动,尝试新的内容和玩法从而获得身体运动的经验”,这是幼儿运动活动的特性。结合我们对乡土游戏的理解和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活动,旨在抓住这一具有乡土特色游戏的尾巴。在这个活动中第一个环节主要是想让幼儿通过接触板凳产生兴趣从而有意愿参与教师所设计的活动中来,第二个环节第三个环节通过让幼儿自主的玩,使他们愿意大胆的参与玩板凳,体验玩乡土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玩小板凳的游戏,体验乡土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人手一个小板凳,绳子若干,竹竿若干,沙包若干
活动过程:
1、引起幼儿兴趣。
① 这是什么?(小板凳)②请你们坐到小板凳上
2、念儿歌“排排坐”两遍
3、请幼儿自己玩板凳
师:预测玩法:①接桥②学着骑马③倒着开车④拿绳子拉车⑤坐凳子上跳下来⑥拿竹竿抬凳子⑦拿凳子搭房子⑧摇小船
4、集体游戏:拖车运货
玩法:板凳反放,用绳子穿过板凳的腿,形成拖拉小车,将小沙包放在车上从一个篮子运到另一个篮子。
5、结束,师将凳子反放,学会摇啊摇,引起幼儿兴趣,在区角或以后的活动中有延伸。
幼儿园小班游戏的活动方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通过情景创设,启发幼儿用动作来表现歌词。
2、初步尝试分角色表演,引导幼儿创编各种表现“相亲相爱”的动作,体验模仿游戏的快乐。
3、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红鸟、绿鸟胸饰,数量各占幼儿人数的1/2,“鸟精灵”头饰一个,“精灵棒”一根。
2、音乐:《两只小鸟》、《小鸟飞》歌曲磁带。
3、地面布置:大树场景图。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师:小朋友,今天我要带你们去个神秘的地方,这个神秘的地方有样神秘的东西,你们想去看看吗?
2、师:(带幼儿进入布置好的场地,并与幼儿一起找到场地中的大树场景),哇!好大的一棵树啊!大树是谁的家啊?(小鸟)。
二、融入情景,引导幼儿“变身”。
1、师:大树家这么这么漂亮,我多想变成一只小鸟到大树家玩啊,你们想吗?
那就让我们一起请“鸟精灵”来帮帮我们的忙吧!
2、配班老师扮“鸟精灵”出场。
鸟精灵:找我有什么事啊?
师:鸟精灵,你能把我们变成小鸟,带我们到大树家玩吗?
鸟精灵:可以啊,但是你们必须做小鸟的动作,我的精灵棒才能发挥作用哦!
(教师与幼儿做“小鸟飞”的动作,鸟精灵说“变变变”,并给幼儿带上红、绿鸟的胸饰)
3、师:红鸟宝宝,在哪呀?我们来拍拍小翅膀飞一飞。
绿鸟宝宝,在哪呀?来拍拍小翅膀飞一飞。
鸟精灵:告诉鸟宝宝们一个大树的秘密:我们要找和自己颜色不一样的鸟宝宝成为好朋友,做一个“相亲相爱”的动作,还要一边说魔语:相亲相爱。大树才会让我们去它家玩哦!
(引导幼儿找到与自己不同颜色的伙伴,并边说边做相亲相爱的动作后,两两飞到大树的“枝丫”上)
三、创编动作,引导幼儿歌唱表演。
1、师:来到大树家,真开心,我们一起来唱《两只小鸟》这首歌给大树听吧。(师幼共同演唱歌曲。音乐起)
2、旁白:呜~~~~~!
教师:谁呀?
旁白:是我,大树妈妈!
教师:你为什么哭呀?
旁白:我听见你们唱歌,就想到了我的鸟宝宝丁丁和东东,他们平时最喜欢表演《两只小鸟》给我看了,可是现在他们不知道去哪了,好久都没回来了。呜~~~~我好想他们啊!
4、师:鸟宝宝们,看大树妈妈哭那么伤心,我们来表演《两只小鸟》给大树妈妈看吧。(师幼边唱歌词,边结合歌词做相应动作)
5、旁白:真好看!真好听!再来一次,再来一次。(要求幼儿多次表演)
另有两位老师扮演丁丁和东东飞回来:大树妈妈,我们回来啦!(并与幼儿再次共同表演歌曲)
四、结尾:
师:丁丁和东东和大树妈妈这么久没见了,肯定有许多悄悄话要讲,我们让他们也好好“相亲相爱”一下吧,跟大树妈妈、丁丁和东东说再见~~~!(随《小鸟飞》音乐退场)
幼儿园小班游戏的活动方案篇4
活动目标:
1\玩一玩"摸摸看"的游戏,能大胆说说自己好朋友的模样;2\体验和老师/同伴一起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的照片(生活照或者大头找)\ppt、需要配班老师的共同参与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播放幻灯:猜猜看,照片上的是谁呢?
2、(幻灯需要一些设计)呈现方式如下:先出现某位小朋友的身体局部,如衣服或者手里拿的玩具,然后是脸部五官中的眼睛,让幼儿猜猜看,他可能是谁;接着再继续逐步出示照片中小朋友身体的其他部分,让幼儿接着猜;直到猜出来为止。在猜测的过程中,教师要随即追问:
?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 你看见过他(她)穿过这样的衣服吗?
3、用幻灯片的方法找一找班级里一些小朋友,其中有的幻灯照片中不一定是一位小朋友的照片,也可以出示两位或者三位孩子的照片,让幼儿看到其中一位孩子时,再让幼儿猜猜看,旁边两位或者(一位)孩子可能会是谁呢?最后揭示:他们真的是一对好朋友呢。挑战一下:最后出示一下老师的一张生活照,让孩子们猜猜看,会是谁呢?
4、教师小结:我们天天在一起生活、学本领,很多小朋友都在幼儿园里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呢,大家每天在一起学习、做游戏真快乐。今天我们一起玩一个游戏叫:摸摸看。
二、玩游戏,了解玩法。
1、教师首先用“玩一遍”的方法,请一位幼儿(甲)蒙上眼睛,然后开始游戏。并在游戏前交代其他幼儿的规则:在说出答案以前,谁也不能先透露消息。要大家一起守住秘密,能守得住吗?
2、幼儿(甲)开始在老师的游戏儿歌中开始“摸摸看”,当猜出同伴的名字后,请他说说看:你怎么知道的?
3、全班分成2组,围成两个圈,每个圈里一位老师。开始游戏,鼓励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念游戏中的儿歌。
4、教师随即追问:
? 你怎么摸出来的?朋友的什么地方让你一下子就猜出来了?
5、游戏可以反复2-3遍。
三、教师小结:
和喜欢的朋友一起做游戏真有意思,朋友越多,玩起来就越有劲。下一次我们再和隔壁班的小朋友到操场上一起玩好吗?那么先让我们把游戏里的儿歌练一练:走过来、走过来,你的朋友在这里。摸一摸,猜一猜,我在这里等着你。
幼儿园小班游戏的活动方案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小鸡的外形特征,利用撕、贴等技能将自己装扮成小鸡,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2、能在一定的情景环境中积极愉快地活动,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适合打扮小鸡的材料,如:方便面盒子、一次性台布、塑料绳、毛线、绉纸等,工具:双面胶、剪刀、胶水等。
2、自制鸡妈妈服饰一套。
3、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导入,引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魔术,想不想看?(教师换装)二、观察小鸡的外形特征,激发动手操作的欲望。
1、观察小鸡的外形特征。
师:瞧,我变成了谁?
师:小鸡的头是怎么样制作的?绒毛是怎么样制作的?还可以怎么样来装饰?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鸡妈妈的装扮,重点讲述制作方法。
2、教师介绍材料,交代制作要求。
师:瞧,鸡妈妈给小鸡们准备了很多的材料,我们快去装扮下自己吧。
3、幼儿动手装扮。
教师指导能力弱的幼儿进行装扮。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大胆装饰绒毛。
4、相互欣赏交流。
师:这只鸡宝宝真可爱,你是怎样打扮自己的?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吧。
教师鼓励幼儿之间相互交流。
三、韵律活动。
师:一起跟着鸡妈妈出去散步吧。
幼儿园小班游戏的活动方案篇6
活动目标:
1. 认识红黄绿,感受色彩美。
2.能在活动中找到与之对应的颜色,巩固对颜色的认识。
重点:目标1
难点:能找到对应颜色
活动准备:
1、 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呼啦圈
2、 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小圆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
教师出示三张大圆,提问是什么颜色?重点认识红黄绿三种颜色。
二.寻找相应的颜色,巩固对颜色的认识
1.游戏“小圆宝宝找妈妈”。
(上课前先把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小圆贴至幼儿身上)请幼儿说说自己身上小圆的颜色,然后根据教师出示的大圆颜色按照教师口令如:“红颜色小圆宝宝学小兔跳到妈妈身边”,“蓝颜色小圆宝宝学小鸟飞到妈妈身边”等,巩固对颜色的认识。
2.游戏“大灰狼来了”
1.(把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呼啦圈放好)小圆宝宝听音乐在场地四周散步,音乐一停大灰狼就来了,小圆宝宝得马上找到各自的家躲起来,否则就要被大灰狼捉住了。(幼儿游戏两边)
2.提出新的游戏要求,引导小圆宝宝找相应颜色的大圆妈妈。
小圆宝宝等音乐一停得找到跟自己颜色一样的家躲起来,否则还是要被大灰狼捉住。(幼儿游戏两边)
三.大灰狼被赶走了,幼儿听音乐跳舞庆祝结束。
幼儿园小班游戏的活动方案篇7
活动目标:1.能够知道手指可以变化出许多东西,并能从中感受到变化的快乐。
2.通过亲子游戏,培养幼儿与家长的感情。
活动准备:牙刷、叉子(实物);兔子、小花猫、老虎(玩具)、小苹果
活动过程:一.活动开始:
1.爸爸抱着宝宝坐在垫子上,妈 妈坐在宝宝的对面,妈 妈的身后藏着实物。
二.活动开展:
2.妈 妈伸出手指,念着儿歌:一根手指一根手指,转转转,变成小牙刷,刷刷刷
(妈 妈从身后拿出小牙刷,做刷牙的动作;爸爸轻轻地抓着宝宝的手,用一根
手指跟妈 妈做同样的动作)
3.妈 妈伸出两根手指念着儿歌:两根手指两根手指,转转转,变成小白兔,跳跳
跳(妈 妈从身后拿出玩具小兔子,爸爸抓着宝宝的手放在宝宝的头上,做小兔
子跳的动作)
4.依次内推:三根手指、四根手指、五根手指变化出小叉子、小花猫和大老虎。
5.妈 妈把玩具放在宝宝的前面,妈 妈念着儿歌让宝宝选出相对应的物品(爸爸帮
忙)
6.爸爸把玩具放在一旁爸爸妈 妈和宝宝围成圆圈,爸爸和妈 妈念儿歌,爸爸妈 妈
宝宝做儿歌里的动作。
三.活动结束:
7.妈 妈说着儿歌,宝宝独立完成儿歌里面的动作。
8.宝宝做对动作,爸爸给宝宝一个小红苹果做为奖励。爸爸和妈 妈都把大拇指送
给宝宝。
手指游戏儿歌:
一根手指一根手指转转转,变成小牙刷,刷刷刷
两根手指两根手指转转转,变成小白兔,跳跳跳
三根手指三根手指转转转,变成小叉子,叉一叉
四根手指四根手指转转转,变成小花猫,喵喵喵
五根手指五根手指转转转,变成大老虎,阿呜叫
幼儿园小班游戏的活动方案篇8
活动目标:
1、 体验大家一起玩的快乐。
2 、初步感知球的大小。
活动准备:
1、大、小球各一个。
2 、小花狗的头饰。
活动过程:
1、请一名幼儿当小花狗,全体幼儿围坐成圆形。
2、出示大球与小球,让幼儿区分大与小。
提问:“小朋友,怎么把球给小花狗呢?”让幼儿说(踢、滚、送等)。
3 、教师引出新方法“传球”送给小花狗,从最左边的幼儿起,一个一个地传至小花狗的手中,边讲边演示。
4、游戏开始。
幼儿把球传给小花狗时,请幼儿说先传的是大球还是小球(区别大和小)。小花狗拿到球后,谢谢小朋友。传球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幼儿感知传大小球的不同。
幼儿园小班游戏的活动方案篇9
活动目标:
1、寻找朋友的特征,运用已有的分类经验,尝试为朋友进行归类。
2、关注朋友,体验和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ppt、图片、黑板等。
活动过程:
一、说说好朋友
提问: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位好朋友,请你们看看他们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小结:他们有这么多不一样的地方,你们的小眼睛真亮。
二、找找好朋友
1、游戏玩法与规则
提问1:这个游戏怎么玩?
提问2:是谁发的口令呢?
小结:这个游戏要先请个小朋友做小花狗,念儿歌,然后大家一起提问,小花狗发口令再做游戏,小花狗根据性别的不一样来发口令。
2、学发口令
提问:看看这些朋友,如果请你来发口令,你还能发什么口令呢?
小结:你们真聪明,都是找出了朋友不一样的地方来发口令。
三、找找我的好朋友
提问:我们这里的小朋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小结:我们的小朋友也有很多地方不一样。
游戏规则:小花狗发口令要找小朋友们不一样的地方来发,其他小朋友要仔细听口令。
提问:玩之前我们先要干什么?
(1)、幼儿做小花狗发口令,幼儿游戏。
(2)、教师做小花狗发口令,幼儿游戏。
小结:和好朋友玩游戏真高兴,只要我们能找到好朋友中不一样的地方就可以游戏了
幼儿园小班游戏的活动方案篇10
一、活动背景和设计意图
3、4岁幼儿属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他们对数概念的获得需要运用大量的操作活动和游戏来完成。随着小班主题活动“可爱的动物”的深入,幼儿喜欢小动物,对动物赋予了人性化的情感,因此,我抓住小班幼儿“泛灵”这一生理特性,以幼儿爱不释手的小鸡为载体,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故事及游戏中体验点数的乐趣,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
二、活动目标:
1、学习口手一致点数,尝试用一一对应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了解小鸡会捉虫的本领。
3、愿意、敢于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点子卡2、3、4、5各一张,黄、黑、白、花四种盒子,小鸡的家
3、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四、活动过程:一、鸡妈妈带小鸡捉虫。
1、观看多媒体课件,观察草地上的动物。
重点提问
数一数,草地上有几只鸡妈妈?有几只小鸡?(幼儿学习点数,说出总数)
小结
草地上有一只鸡妈妈,有3只小鸡。
2、请幼儿给鸡妈妈的宝贝取名,(如小黄、小黑、小白、小花等)和小鸡打招呼——表达教育
二、帮小鸡捉虫。
1、鸡妈妈告诉小鸡们在草地上、花丛里、石头边、大树下捉虫,看看谁的本领大。
重点提问
小鸡怎么捉虫的?(幼儿模仿小鸡捉虫)——表达教育
小结
原来小鸡用它的脚爪和嘴巴来捉虫的。
2、送虫子:观察小鸡的家。
重点提问
小鸡该怎么送虫子?(引导幼儿说出点、物对应和特征对应的方法来送虫子)
小结
原来小鸡先要看看自己的家在哪里?还要根据家门口牌子上的点子数量来放相同数量的虫子。
3、幼儿扮演小黑、小白、小黄、小花去捉虫。捉到小虫后,分别将它们放在四只小鸡相对应的小盒子里。
4、把每只盒子里的虫展现出来数一数。
重点提问
虫子有多少,怎么数才不会数错呢?幼儿数数每只小鸡分别捉了多少虫,并粘贴上相应的点子卡。(幼儿继续学习“口手一致”点数,并正确地说出总数)
小结
数数的时候要一个一个的数,点一个数一个,这样才不会数错。
5、比多少
重点提问
比一比,哪只小鸡捉的虫最多?谁跟谁捉的虫一样多?哪只最少?(教师引导幼儿比较多少)
小结
有的数量是一样的,有的数量多,有的数量少,比一比就知道了。
三、 小鸡互相送礼(虫)。
幼儿扮演小鸡,并互相交流,换礼物(虫),说说:我送你几条小虫。——表达教育
四、活动延伸:在区域活动还可以去“捉虫”送给小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