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工作调研报告

| 新华

一、低保福利捆绑问题

目前,社会救助标准普遍偏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低保救助根本不足以使受助者能够完全依赖救助金而生活。对大多数低保户而言,低保救助金只是其家庭收入的一个方面。低收入和贫困户争相进入低保,一旦进入,即使收入有改善也不愿意退出。这一事实与福利依赖看起来相矛盾。主要原因是低保资格附带着很多连带利益,例如,很多辅助性的社会救助制度如医疗、教育和住房保障等都是优先甚至完全针对低保户的。如果失去低保资格,就会自动失去这些利益,而这些帮助对很多低保户来说更为重要。这也是众多有劳动能力的低保户并不是不愿意工作,他们为保持其低保资格,要么隐瞒工作或收入,要么对找工作采取消极的态度,甚至在工作与低保资格发生冲突时,宁愿放弃工作也不愿放弃低保资格。

现行社会救助制度强调生存,忽视发展,只能“保肚皮”,不能“保脸面”。低保制度本质上是收入维持制度,意在保障受助者的基本生活,政策目标是提供最低层次的保障和最低限度的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项制度本身是“被动的”和“消极的”,并不能帮助受助者脱贫,却导致一批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长期依赖福利为生。

(一)福利依赖造成的影响

社会福利原本是使穷人与低收入阶层免于生存危机,国家的福利可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可以为贫困人员公平参与社会竞争提供保障,通过各种措施来满足他们在生活服务、保健、教育等方面的福利需求。但是低保对象的福利依赖、不愿劳动的问题却日益加重,如果这样的情况不采取措施加以制止,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1.会增加政府长期的负担,降低人民的生活水平。随着社会福利覆盖面和服务深度的发展,社会福利支出占GDP的比列也明显上升。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处于上升发展的状态,当具有刚性的社会福利依赖的增加会造成过重的财政负担,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

2.影响劳动者就业积极性,造成人际效仿。具体的低保制度中能给低保对象家庭带来的福利收入。当工作收入增加多少时,低保金相应减少多少而总体收入基本不变。那么,部分社会成员当然缺乏动力和就业意愿。同时,社会福利使得部分低保家庭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而无后顾之忧。人们不用劳动照样可以生活,甚至有的能工作的家庭还不如低保家庭依靠国家低保生活得自在悠闲。这样就会形成更多的社会福利依赖。

3.造成道德责任的缺失。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要求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具有前瞻性、全面性和科学性,既要对贫困社会成员进行有效的福利救助,体现社会公平,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又要有助于促进被救助者能够在自助和他助的基础上,寻找自我发展的道路,努力参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既要体现社会公平又要促进发展效率;既要保障社会成员的公民权利又要履行社会成员的基本义务;既要增进社会福利又要强调道德责任。

(二)对策及建议

首先,要积极探索实施适度普惠型福利的可能性。除了“三无”人员之外,在职人员与退休人员的贫困率值得社会关注,虽然人数占“低保”总数不大(4%左右),但却反映了社会保障程度偏低的现象和一定程度的历史“欠账”问题。一方面,劳动工资制度有无得到严格地执行,“低工资”所带来的贫困问题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在我国,由于普惠型福利基本上是一个空白,需要社会救助的人群非常庞大,没有保险保障的高风险人群大量存在,导致贫困家庭为了享受到和低保资格捆绑到的一起的保险保障而被困在其中;对于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家庭,要把低保福利和其他捆绑福利拆开。就是说低保户并不当然享受与之捆绑在一起的其他福利,比如医疗保险、教育救助等。这样有助于减少低保福利的替代率和对劳动积极性的削弱。

其次,坚定不移地深化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是解决福利依赖的根本出路。下岗失业人员在就业竞争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尤其是“4050”人员。应该通过专项措施促进下岗失业再就业,

第三、改进社会救助的实施程序,尤其是对低保动态管理程序。改进方向包括专职人员的配备、资产和收入核查的程序、各部门的信息共享、丧失劳动能力鉴定等。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申请障碍以及使隐性收入显性化。对于参加工作的低保户、在计算其救助金时,应当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或者免除一定的收入额。以上问题制约低保政策的调节作用,必须很好地加以解决,提出以下建议:

1、推行“低保”人员重新就业申报制度。要告知申请低保的人员,自觉履行再就业申报条例,一旦再就业就应当及时向社区、街道或区民政部门申报经济收入,自觉要求相关部门根据收入状况扣减或停发低保费。与此配套建立对低保违规行为的处罚制度。对享受低保的人员如果谋求到新的工作岗位或获得了新经济来源必须及时申报,否则一经查实,不仅追回发放的低保费,还要对其进行罚款。当然光平社区、街道及民政部门追回发放的低保费任然有太多困难,应该赋予一定法律效应,与其他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共同执行。

2、救助渐退时间应当适当延长。目前,实施救助渐退政策的城市,从开始工作到低保金全部不发的太短。因为有些不正规企业录取员工之后往往在三个月后就无故辞退员工,这样义得重新申请低保。而从申请低保到确定成为低保对象往往又需要一两个月时问审查,这期间既没有工资,也没有低保,生活便没有了保障。所以,救助渐退的时间最好延长。

3、建议对有劳动能力的部分低保对象规定救助期限。规定救助期限的目的,主要是明确身体健康的福利享受者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和履行相应义务,避免产生长期的福利依赖者。

二、社会救助制度“碎片化”问题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一系列重大问题和尖锐矛盾逐步浮出水面,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就社会救助工作来说,建立一套打破“碎片化”、逐步实现“一体化”的救助制度势在必行。

(一)成因分析

现阶段,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主要分为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共8类,并由多个部门分头负责。其中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这5类由民政部门负责(其中的医疗保险又由人社、计生卫生部门负责);教育救助由教育部门负责;住房救助由住卡部门负责;就业救助由人社部门负责。一些地方还建立了司法救助、取暖救助等制度。单从民政内部来看,又分散在多个处室。可以说,社会救助不仅体系“碎”,而且分支“碎”;不仅面上“碎”,而且点上“碎”。其次,“碎片化”矛盾突出。社会救助“碎片化”问题,是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建立和社会救助分类越来越细、覆盖面越来越宽、受助人群越来越多而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社会救助的“碎片化”,必然导致九龙治水、政出多门,难以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困难群众生活实际的双重角度来考虑与实施救助工作,救助的对象、标准、程序、目标等诸多方面也难以有效衔接,多头救助、遗漏救助、重复救助等现象不可避免,“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救助原则也受到了冲击和影响。第三,“碎片化”不能回避。社会救助“碎片化”问题,涉及到多个管理部门和一些深层次问题,推进过程中必将遇到诸多困难和阻力。但问题不能回避,发展瓶颈早晚要解决。我们应站在适应改革发展形势、顺应困难群众生活需要的角度来面对这一矛盾。当前,要全面解决“碎片化”问题还为时过早,因此应从“破冰”的角度,先打开“一扇窗”,而后持续给力、循序渐进、逐步解决。

(二)对策及建议

1.破冰“碎片化”须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破冰“碎片化”、推动“一体化”的基础是实现救助信息“一体化”,即搭建一个互联互通、公开透明、资源共享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平台,切实把各类“信息孤岛”有机连接起来,形成一套全面系统、互通共享的“信息体系”,为社会救助各管理部门科学施救提供基本依据。一要健全核对机构。成立各级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构,是确保有人核对、有机构核对、有可能实现信息互通的基础环节。去年来,我省积极推动在各级成立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构,已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目前,急需健全这一机构。首先应通过内部调剂、政府购买服务、设置公益性岗位等多种形式,切实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其次应及时设立办公场所,配备电脑、打印机等必要的工作设施;第三应想方设法解决工作经费问题,使核对机构尽快运转起来,真正发挥其作用。二要强化核对合力。要变各类“信息孤岛”为“一体化信息库”,仅靠各级核对机构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主管核对工作的民政部门,应按照相关规定,牵头社会救助各管理部门,携手监察、统计、金融等相关部门,尽快建立分类别、跨部门、多层次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不断强化核对合力、增强核对实效,为实现社会救助信息互通共享奠定基础。三要建立信息系统。《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统一规划建立社会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社会救助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此,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提早谋划建立覆盖各救助类别的信息系统。民政部门应按照政府的统筹谋划,积极开发信息系统;社会救助各管理部门应主动配合完善信息数据。力争尽快建成横向互联社会救助各管理部门、纵向互通社会救助各业务部门的信息系统。四要坚持动态管理。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信息管理也应采取动态的方式进行。一方面,要按程序、按要求全面核对初次申请救助家庭的经济状况,并及时录入他们的相关信息。另一方面,要定期复查、复核、复对已经接受救助家庭的经济状况,适时更新相关数据。再一方面,要围绕“救急难”的原则,对因各种突发性、临时性原因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家庭,要及时收集和补充他们的信息。总之,信息管理要动态化,要有进有出、随进随出,努力提高救助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和权威性。

2.破冰“碎片化”当理顺机制、务实推进。破冰“碎片化”的关键在于理顺机制。各级应着眼在现行体制内不断建立和完善打破“碎片化”的运行机制,逐步推动体制改革,最终实现社会救助“一体化”。当前,至少应理顺“五个机制”。一是政策联动机制。《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出台和实施,为推动社会救助“一体化”提供了机遇。同时,社会救助横向各管理部门应尽快出台配套措施、纵向各业务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方案或细则,不断强化“一体化”意识,凝聚“一体化”合力,努力使社会救助在政策上、对象上、程序上、目标上、措施上相互衔接,逐步达到宏观统、微观分,面上统、点上分,主体统、个体分。二是工作协调机制。《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社会救助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着力健全这一机制,定期组织联席会议、通报有关情况、协调工作矛盾、研究解决棘手问题,不断把社会救助“一体化”推向前进。民政部门应全力做好相关基础和服务保障工作,努力发挥牵头作用。三是急难救助机制。救急难,是《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重点内容,政策上涉及到救助工作的方方面面,对象上既包括低保对象,也包括非低保对象,需统筹规划,合力施救,持续推进。救急难,主要通过临时救助来实施。以社会救助经办机构为依托,充分利用各级政务大厅、综合服务窗口等平台,尽快建立健全“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切实畅通救助申请和受理渠道,优化工作流程,及时受理、转办申请救助事项,确保困难群众求救有门、受助及时。四是分类整合机制。当前,首先需要解决社会救助各管理部门内部“碎”的问题。比如,民政涉及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由社会救助处负责;受灾人员救助、冬令春荒救助由救灾处负责;孤儿、孤残救助由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负责;流浪乞讨救助由社会事务处负责。应采取科学有效的办法,逐步进行整合,努力化“大碎”为“小碎”、化“多片”为“少片”,不断推进内部救助“一体化”。五是监督管理机制。《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社会救助工作的监督检查,完善相关监督管理制度。”为此,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按照这一要求,尽快建立统筹监管机制,适时组织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依法对社会救助资金、物资筹集、分配、管理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社会救助各管理部门应分类建立监管机制,适时对职能内救助情况进行监管。同时,还应将救助条件、标准、程序以及受助对象等公布于众,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促进社会救助阳光透明、公平公正,切实为推动“一体化”提供良好的外部氛围。

关于基层工作调研报告篇2

为进一步掌握全区基层妇联组织建设现状,推动妇联工作的开展,近期丰南区妇联采取座谈、走访等方式,对基层妇联组织建设情况进行调研,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组织网络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按照“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联组织”的工作原则,加大妇联组织建设力度。全区目前15个乡镇,483个行政村,有乡镇妇联干部16人,村妇代会主任483人,乡镇、村两级妇女组织组建率分别达到了100%。全区建机关企事业单位妇委会25个,企业妇代会21个,组建率较过去已明显提高。组织网络的拓宽使妇女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全区不同领域。全区妇联组织实现了纵向到底的格局,即区妇联下属有乡镇妇联、机关妇委会,乡镇妇联下属有农村妇代会、企业妇代会。全区形成了一个辐射面广,延伸线长的妇女纵向组织网络。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区不断加强横向妇女组织网络建设,相继建立了女干部联谊会、女企业家协会、女能手协会、巾帼志愿者协会等,加强了与各层面妇女的联系,使妇联的工作手臂和工作领域得到了延伸。

(二)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各级妇联积极配合党委组织部门,创新干部选任方式,通过选举、竞聘、直选、调整充实,把热爱妇女工作、能力较强的优秀年轻女干部充实到基层妇联干部队伍中;加大妇联干部的交流轮岗和挂职锻炼力度。干部队伍日趋年轻化、知识化。目前,全区15个乡镇妇联共配备妇联干部16人,平均年龄为34岁,全部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5名机关妇委会主任平均年龄为35岁,全部为大专以上文化。村妇代会主任平均年龄38岁,大专以上52人,高中以上学历265人,104名通过农村妇代会直选产生。80%以上的妇代会主任掌握了2门以上农业科学技术,成为致富创业的带头人。

(三)基层妇联干部待遇进一步落实。区妇联争取组织部门的支持为区直妇委会主任落实了正股级待遇。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村级妇代会主任政治、经济待遇。目前,全区村妇代会主任进两委的比例达到53%。村妇代会主任的报酬享受村正职70%以上的占78.7%,80%以上的占21.3%。部分乡镇出台相关政策,解决了村妇代会主任退职补助问题。王兰庄镇对正常卸任的村妇代会主任给予一次退职补助。

二、主要做法

(一)开展妇联干部教育培训,提升组织能力。各级妇联组织依托妇女学校,采取集中与分散、理论学习与外出考察、实践锻炼与学习培训相纵使等方式,开展妇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区妇联坚持每月2次的不定期学习制度,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每年组织至少1─2期的镇乡妇联主席、机关妇委会主任培训班,并组织40%的村妇代会主任参加培训。各镇乡妇联也通过以会代训等形式,每年组织由村、企业妇代会成员参加的政治、业务培训。通过培训,提升了妇联干部的整体素质。

(二)创新活动载体,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各级妇联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基层的实践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以提高妇女素质,促进妇女进步与发展为重点,规范妇女学校建设,开办“新农村、新女性”大课堂、女能手大专班,成立各类妇女协会组织,加强集生产、培训、示范、服务、创收于一体的示范基地建设。全区涌现出十大农民女状元1名、全国双学双比先进工作者1名、女能手2名,省级女能手5名。围绕和谐发展主题,突出“科学、文明、生态”重点,举办家庭美德、女性修养、家庭教育等各类培训、开展“十佳母亲”、“孝亲敬老”标兵、“好婆婆、好儿媳”等评选、组建各类妇女文娱宣传队伍,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黄各庄镇惠达社区文艺队在全国“亿万妇女健身活动”中被被评为巾帼文明健身队。为了有效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在全区纵向建立了区、镇、村三级维权组织网络、横向建立了法律援助机构、联合区法院成立了维权合议庭。针对贫困妇女儿童和单亲母亲家庭,建立贫困单亲母亲家庭和特困妇女档案,全部实施救助。深入开展“春蕾计划”活动,实现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春蕾女童应救尽救的基础上,在全市率先实施对高中阶段春蕾女童的救助,发展了2个以个人名义冠名的“爱心基金”,为救助工作注入了活力。目前,全区累计救助春蕾女童657名,发放救助金80余万元。通过主体活动、特色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妇联组织的独特作用,提高妇联基层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存在问题

妇代会主任进两委比例呈下降趋势。一是由于村级两委职数减少、在选举法中要求两委中有女性的规定不明确,以及妇女在选举中受村内家族观念的影响,有些较优秀的妇女人材,得到的选票较少,不能入选。二是计生部门的影响。妇代会主任(也就是计生专干)进两委后,不利于计生部门管理。三是近年来,妇代会主任的工资由计生部门支付,工资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进两委后,妇代会主任的工资不由计生部门支付,则按照两委干部的工资标准发放,有时还不如计生部门支付的工资高。还有的村由于经济条件有限不能按时兑现妇代会主任的工资。

妇联工作经费偏少。随着新形势下妇联工作内涵和外延的不断延伸,以及妇女群众对妇联组织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来的经费数额已难以维持日常工作的开展。县级妇联经费虽已纳入财政预算,但经费数额偏少。各乡镇也没有将妇联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直接影响了妇联各项工作和活动的开展。

阵地建设发展不平衡。目前县、镇两级分别建立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妇女学校、家长学校等妇联活动阵地。但村级阵地建设由于受村经济状况的制约,发展不平衡,部分经济困难的村不能将阵地落实到位。同时,县、镇两级阵地的活动设施、教师配备等条件,与阵地建设的职能不相匹配,不能满足妇女儿童发展的需求。

四、对策建议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党政领导应进一步提高男女平等的国策意识,不断深化对妇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做到思想上重视、经费上支持、工作上指导、政治上关心,为妇联工作提供有力保证。要争取把妇联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年度预算之中,把妇联工作纳入党政重要议事日程。

加强培训,提升素质。加大对各级妇联干部的培训力度,县区妇联组织应积极与党校、组织部门联系,争取把妇联干部的培训纳入各级党校的培训计划,在培训过程中正确引导、教育基层妇联干部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作为求地位,同时要处理好专兼职工作的关系,明晰自身工作的主要职责,充分发挥兼职的优势。上级妇联也要积极提供条件,组织妇联干部参加妇联系统业务培训及外出学习考察。

创新工作,提高效能。面对新形势给妇联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各级妇联应自觉把妇联工作放到工作大局中把握,把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三维点作为妇女工作的切入点,把妇女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受益不受益作为履行妇联基本职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利用各种节日组织开展规模大、档次高、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活动,提升妇联组织的影响力,增强凝聚力。

完善机制,增强积极性。根据现阶段的实际,建议对年满55周岁且正常离任的村妇女主任,按照任职年限划分不同档次,给予一次性补助,或以定补的方式,逐年或逐月补助。同时,建立已退特困村妇代会主任救助机制,对生活确实非常困难的,给予一定困难补助。提倡妇代会主任与计生专干一人兼,这样即可以减少村内开支,在有些工作上还可以和计生部门有机的结合,提高工作效率。但是为了调动妇代会主任对妇联工作的积极性,也为了妇代会主任能够理直气壮的干好妇联工作,建议上级妇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并与计生部门结合,从妇联的角度对妇代会主任的工资待遇给予适当考虑,以便于工作以后妇联开展工作。同时,制定出台政策法规,加大对妇代会主任进两委的硬性规定。

关于基层工作调研报告篇3

(一)基层规范化管理

1、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基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规范化管理工作落实在基层,关键在于领导的重视程度。应该说我系统各级班子对基层规范化工作高度重视,在近两年税收形势紧张,任务艰巨的情况下,能够合理制定工作规划,转变“重任务、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的思想,充分认识规范化管理对税收各项工作的基础作用,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基础管理,加大基层投入,如遵化市局两年来投入基层建设资金150余万元,使基层分局的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

2、环境整洁,管理规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调研中发现,各单位的共同亮点是高标准的环境卫生和内务管理。如,遵化新店子分局在市局突访的情况下,仍能做到办公场所整洁明亮,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内务管理井井有条。丰南区局征收分局按照总局的标准统一标识,划分功能区,便民服务设施齐全、管理有序。

3、因地制宜,注重特色,基层规范化管理与地税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各单位在做好征收管理、美化环境、创造优良秩序等共性管理工作的同时,因地制宜,以地税文化建设为载体,加强人员队伍建设,促进规范化管理工作上水平。如滦南县局基层建设方面各分局各有所长:长宁分局注重纳税环境建设,设立地税文化宣传站,为纳税人提供了良好的税收知识学习了平台,提高了纳税意识;柏各庄分局注重廉政文化建设,该分局的文化展室及地税文化网页成为一大亮点,在20__年被评为全省地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全县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点等称号;胡各庄分局以其独特新颖的“宿舍文化”形式,深入浅出的“木桶理论”理念,将个人追求与团队精神有机融合;扒港分局提炼出“争先、创新”的精神主线,确定了“制度约束、文化熏陶、精神激励”三方面表现形式……各分局的各项工作都围绕税收征管这一中心工作,在20__年税收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二)地税文化建设

1、地税文化建设推动了税收中心工作。先进文化是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推动各项工作前进的动力。建局15年以来,从最初的“四爱”教育,到“争一、争旗”的地税精神,从创建学习型组织到今天的地税文化建设,其实质都是文化作为加强税收中心工作的有效载体,不断在强化提升。应该说各级领导班子注重情感投入,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灌输和责任意识培养,有力地促进了领导与干部职工之间互动式的交流,确保了“收好税,带好队”,干部职工的气平、心稳、劲足、积极性高。这样的治局理念,带来了和谐、文明、高效、廉洁的良好局面。

2、税收文化推动了干部队伍建设。滦南县局在文化建设中提炼总结出了“以德治局文化强局”的核心理念,建成文化展室、税收史料展室,20__年在职工中开展“四德”教育,邀请专家做了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的知识讲座,在全局形成了积极、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组织编印了报纸《税苑》,培养人才,锻炼队伍,促进工作,在全局上下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3、地税文化营造了良好的征纳双方关系。服务社会是地税文化建设一个特性,也是基本宗旨。丰南区局征收分局在地税文化建设中突出服务文化建设,他们推行“一窗式”服务,把地税文化建设过程,变成为纳税人提供文明、优质、快捷的服务过程,变为税务形象的塑造过程,从而打造出良好的地税“品牌”,最终营造良好的征纳双方关系,实现“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目的。

(三)干部队伍现状

通过调研我们看到,我们的基层干部队伍是一支经得起考验,作风上过得硬,能够打硬仗,能完成艰巨任务的队伍。一是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我们调研的三个单位,党员人数占到了人员总数的89.9%,这是一支非常重要的中坚力量,这些党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家利益,工作中讲政治、讲团结、讲感情,有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二是人员思想稳定。建局15年来我们的干部队伍一直保持了高度的稳定,他们热爱本职工作,热爱税收事业,上进心普遍较强,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无论周围发生什么重大的变化,大家都能立足本职做好各自的工作,保证税收工作正常运转,保证了税收任务的顺利完成。三是组织纪律性强。很多同志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在税收工作中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按照岗位职责积极开展工作。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对领导布置的任务、安排的工作都能想办法完成。四是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只要是本职工作任务,只要是上面有明确要求,只要是在职责范围内的事,大家都能千方百计、想尽各种办法去完成。在20__年四季度市局提出的“百日攻坚”时,基层同志为了完成税收任务,牺牲了大量的星期天和节假日,为我局圆满完成税收任务做出了贡献。

关于基层工作调研报告篇4

调研主题:

大学生如何更好地应对挑战

调研单位:

日本电产绿阳大饭店及平湖某箱包公司

调研人员:

林婵

调研日期:

20__年4月份

调研动机

20__年,全国各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陆续启动,全球金融危机的海啸波及中国,在就业大军中,长期以来引人关注的大学毕业生在这个温暖的春天也感到了些许寒意。已经有不少应届毕业生发现,在已经开始的校园招聘会上,来招聘的单位没有往常多,需要的岗位也十分有限。据统计,20__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00万,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20__年需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而据保守估计,09年需要的工作岗位只有150万。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剩下的那些人都将成为所谓的待业者。这样逐年增加的数以万计的毕业生与经济因危机而增速缓慢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我们大学生在这样严峻的环境下,如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显得迫在眉睫,做一次这样的调研而更显得其必要性。

调研目的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的调研,了解金融危机对平湖这个外向型城市所带来的具体影响,对现在招聘员工方面的影响。并通过访问有经验的企业家了解当今应届毕业大学生存在哪些不足,具体离企业的要求有多远;了解哪些证书在公司内的那些岗位比较重要,企业一般比较看重什么证书;在这次的经济危机中,下岗职工中都是些什么人;企业又是如何想办法度过危机等。通过这样的调查,让我们大学生更好的认清当前形势,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好的自我定位,然后更好地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调研形式

此次调研主要为访问形式,即问答形式。其中接受采访的主要有两位企业家,一位是日本电产绿阳大饭店的副总经理韩珂先生,还有一位是平湖某箱包公司刚创业不久的小老板。

调研过程

确定调研课题后,我们开始想方法联系企业,联系上企业后我们开始准备问题,问题的准备很重要,因为问题要切题,范围不能太宽,所要求回答的不能太含糊,数量又不能繁多,几经思考、讨论并询问老师意见,最终确定了以下几个问题,韩总经理都给予了详细的回答。

(1)您所接触过的大学生普遍存在哪些不足,当今应届大学毕业大学生里企业的要求相差多远,一个普通毕业生在企业要多长时间才能符合企业的要求?

(2)贵公司在录取员工方面首选要求(或最注重)的是什么?

(3)贵公司对哪些证书是认可的,对那些证书比较看重,公司内部哪些岗位比较需要哪些证书?

(4)现在全国高校都比较流行考证风,你认为大学生考出的证书越多越好吗?

(5)那你对证书怎么认识或理解,是能力的证明吗?

(6)那企业如何判断出一个大学生的工作能力的强弱呢?

(7)在经济危机中,贵公司下岗的都是些怎样的人,公司是采取怎样的方式渡过这次的大危机?

(8)对当今的大学生就业,您能给几点意见吗?

(9)您在校时的学习对您现在的工作有什么影响?

(10)对我们调研的这个课题您有什么建议呢?

对于以上(1)(2)(8)三个问题,韩经理指出在他接触过的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同学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问题,都普遍过度自信,在动手能力上都比较弱,特别像我们这些外语学习者,听说能力较差。针对这个他也给予了我们建议,希望我们多参加实践,把我们书本上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他也提到,绿阳是个服务型企业,所以在招聘员工时首先要看应聘者的笑容,其次要有服务心态,会主动,整体形象要得体。

对于其他问题韩经理表示,像考证之类的要注意考证对岗,要依据你的目标、你的需要去考,盲目考证不明智,但一些基本技能的证书可以多争取些。他认为证书只是学习过程的证明,并不是能力的证明,所以判断一个大学生的能力要到工作中才能体现。

调研分析

通过韩经理热心的回答,并结合现状,我们做出以下分析:

首先,我们了解到,虽然当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与金融危机这样的国际环境,国家的一些政策是离不开的,但是在现在我们身上存在的那些问题,无意中更是成了我们就业路上的拦路虎。通过访问,了解到我们主要有以下一些不足。

1。现在大学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刚涉足社会,过度自信,经验少,动手能力弱,天真……而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外语专业的毕业生,听说能力普遍较差。据访问了解,一般一个应届毕业生进了一家企业,到达能够在自己岗位上独当一面的程度,一般需要在公司锻炼一年左右。

2。大学毕业生对职业的认识很模糊和不确定。大学毕业生一方面比较关心就业问题,对自己大学学习的专业有一个初步了解,

但另一方面又对当前就业政策、职业的发展趋势、职业的类型、职业的内涵和职业素质要求缺乏主动认识的意识。13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据上调查,大学生中有36。5%对白己的兴趣不清楚或根本不知道。29。3%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个性不十分清楚,54。5%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特长不十分清楚。了解自己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几乎没有人能完全做到客观和准确,但这是大学毕业生走向职业生活必须做的工作。

3。一味蜂拥沿海、沪京津地区导致就业人数集中竞争大,很多大学毕业生都向往这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认为环境好,待遇高。其次,由于很多同学跟我一样对一家企业的结构都不是很清楚,我特意跟韩副总经理了解了一些绿阳饭店的经营结构。以下是我根据韩经理解释依自己理解而画出来的,学外语的我们,毕业后进一家企业是必然的,所以对企业的基本要有所了解。绿阳大饭店主要由后勤部、住房部、餐饮部组成,其中后勤又分为财务部和办公室;住房部又分为客房部、后台服务(PA+公共区域卫生大扫)、洗衣房和前台接待;而餐饮部主要由餐厅和厨房两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

4。现在高校里刮着一阵考证风,特别是上了大二的我们,都希望利用不长的大学时间多争取一些证明自己能力的证书,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在考证上过分盲目。韩副总经理指出,考证要有目标性,你将来希望得到什么样的职业,从事哪方面的工作,想好了再依据你的目标(所需要的)去考,就是所谓的证书要对岗。在韩副总经理看来,证书只是一个人学习过程的标志,并不是一个人能力的证明。证书并不是越多越好,甚至找工作的时候拿着一大堆的证书会让人觉得你没很目标,所以在考证上要慎重。但是为了增加以后就业的成功率,韩副总经理建议我们可以有选择的多考些基本技能证书,例如驾驶证,计算机证书等。

就业建议

在这样的环境下,针对我们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两位企业家对当今大学生就业给予了以下建议:

找准自身定位,突出自己的优势。这里的自身定位包括职业定位、待遇定位和地区定位。

(1)职业定位是最重要的。大学生想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求职方向和求职目标。我们

都记得以前学过“田忌赛马”的故事,那就告诉我们要善于用自己的优势去和别人竞争。一些学生拿着简历投到很多家单位的很多岗位,看起来可以增加机率,但很多时候是无效的。了解自己的优势何在,自己适合哪类工作、哪些岗位。要弄清这些需要,就必须对所应聘的工作岗位本身做些了解。在毕业前的最后一年,是我们的实践年,这时候选择的实习和兼职与自己未来的就业相结合,效果肯定事半功倍。

(2)待遇定位,这并不意味着让你用钱衡量自己,而是把自己的期望值与自己的水平和能力相结合,避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在采访韩经理时,我们也问了他这个问题,虽然有些冒昧,但韩经理还是委婉的跟我们稍微透露了一点。一般情况下,在绿阳或者在平湖大部分地区,大专毕业生的基本工资都在1000—1200元左右,而大专毕业生与本科毕业生在基本工资大约相差200元左右,当然这些不包括一些资格补贴。

(3)地区定位,所谓的地区定位就是指上面提到的,在选择就业地区时不要一味的往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沿海地区挤。我曾经碰到一个这样的朋友,她是上海某中等大学毕业的,毕业时她并没有像身边其他同学那样选择留在上海,回到东北的一家小公司,干着专业方面的工作。她说虽然现在的工作环境、待遇都没上海这边好,但是在现在的公司里,大家都把她当人才看,她喜欢那种感觉,而且,那边竞争没上海大,物价也没上海高,于是开支也省下不少,她可以过属于她自己的小资。读懂企业真正的招聘要求,应聘学生可以找在相似行业的熟人了解,他们的工作是做什么的,怎么做的,会常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在解决方面有什么技巧。像我们前几次的实习都有进企业,我们一般都被分配去跟着翻译,其实你跟的翻译就是一种很好的资源,我们可以想方法多跟他们交流,为之后的就业做更充分的准备。在平时的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多找他们商量,听取他们的意见,无论多少,对你来说总是有帮助的,也就是所谓增加信息渠道,扩充自己的人脉关系。以前找工作主要靠招聘会,招聘网站和报纸,但现在还要利用同学、师长、亲戚熟人和BBS等。注意应聘公司和应聘部门。很多人都想去大公司,这是对的,但衡量这个“大”,不是用规模,不是用人数,而应该看这个公司、这个部门的潜力,也就是说应该尽量选择核心公司或者有潜力的部门就职,而且选择工作岗位时应注意收集相关信息,因为同样的岗位在不同的企业也是有区别的,另外还有要重视基层的工作,积累工作经验。

关于基层工作调研报告篇5

根据市总的有关要求,区总工会于近期通过问卷调研、随机访谈等形式对全区职工工资收入情况进行了调研。此次调研根据抽样的方式,共发放调研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270份,涉及餐饮、纺织、电子通讯等8个行业,其中餐饮业60人,占调研人数的22.2%;纺织业10人,占调研人数的3.7%;服务业52人,占调研人数的19.3%;建材行业20人,占调研人数的7.4%;批发零售业46人,占调研人数的17.0%;铁路电气化40人,占调研人数的14.8%;电子通讯业8人,占调研人数的6.7%;其他行业24人,占调研人数的8.9%。

一、基本情况

1、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情况。其中,签订的92人,占调研人数的68.1%;未签订的43,占调研人数的31.9%。

2、工作岗位情况。其中,一线工人88人,占调研人数的65.2%;辅助生产工人8人,占调研人数的5.9%;技术工人16人,占调研人数的11.9%;一般管理干部7人,占调研人数的5.2%;其他岗位16人,占调研人数的11.9%。

3、月工资收入1500元以下的35人,占调研人数的25.9%;1500~2300元的81人,占调研人数的60.0%;2300~3200元的19人,占调研人数的14.1%。

4、在调研中,132人的月工资发放没有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占调研人数的97.8%。

5、在所调研的人中有131人了解自己的月工资额度,占调研人数的97.0%;不了解的4人,占调研人数的3.0%。

6、在调研中有123人对自己目前的工资收入水平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占调研人数的91.1%。不满意的12人,占调研人数的8.9%。

7、单位为职工缴纳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的有38人,占调研人数的28.1%;部分缴纳的54人,占调研人数的40.0%;没有缴纳的43人占调研人数的31.9%。

8、关于《工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涉及到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的了解度调研种,非常了解的4人,占调研人数的3.0%;知道与知道一点的为44人和79人,分别占调研人数的32.6%和58.5%。

9、认为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对于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劳动报酬权益,提高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水平有很大作用与有一些作用的分别为47人、46人,分别占调研人数的34.8%、34.1%。

二、调研结果分析

从调研结果来看。

1、在调研者中,签订劳动合同的占68.1%,说明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是有一定成效的。但从比例可以看出,劳动合同签订率不是很高,还需我们加大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力度。

2、调研中,月工资发放有97.8%达到了最低工资标准以上,说明我们的监管力度不够。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杜绝此类情况的发生。

3、缴纳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情况,全部缴纳的占28.1%,说明社会统筹有关要求还没有达到全覆盖,这方面我们还需进一步加强。

4对《工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涉及到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的了解度的调研中,非常了解的占3.0%、知道的占32.6%、知道一点的占58.5%。说明我们的宣传还不到位,法律法规还需要继续普及。

5在对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对于维护职工的合法劳动报酬权益,提高职工的工资收入水平的作用的调研中,认为有很大作用的占34.8%,认为有一些作用的占34.1%。说明企业职工对工资集体协商的了解还不到位,我们还需加强工资集体协商宣传的深度与广度

以上是我区对职工工资状况调研的情况,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加强对工资集体协商,法律法规、有关政策宣传的力度。为全市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完善职工收入分配制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出不懈的努力。

关于基层工作调研报告篇6

统计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是国家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的信息、咨询和决策服务作用日益凸现,越来越引起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乡镇统计工作是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综合统计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乡镇统计基础薄弱、统计队伍不稳、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日趋凸现,影响了基层统计数据质量,严重阻碍了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__县统计局班子成员深入王子树乡进行专题调研,以此探求加强“双基”建设、提升源头数据质量的有效措施,为促进__统计工作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20__年,__县统计局根据省、州、县人民政府的总体部署,完成了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工作,全县9个乡镇统计站于__年在各乡镇人民政府相继挂牌运行。9个乡镇统计站有编制19名,现实有统计人员11人,其中:新招录2人、调入1人、所属乡镇统计改革自然过渡8人。其中陇把镇统计站统计员用工方式为聘用。根据《统计法》规定,乡镇统计员主要负责农村基层统计工作,配合完成国家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

二、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乡镇统计是政府综合统计的重要基础,乡镇经济在全县总体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积极推进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健全统计保障体系,对于提升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准确性、权威性至关重要。但是,经过实施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后形成的乡镇统计工作现状依然不容乐观。

(一)改革不彻底,改革目标不到位

纵观省、州、县出台的乡镇统计体制改革政策所明确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基本原则都很理想,但由于各地的条件以及对统计工作理解、重视、支持的程度不一样,因此乡镇统计体制改革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就__乡镇统计体制改革的情况来看,仅仅是人的理论归属问题和统计工作的安排上有了结果,改革政策上明确的其他改革目标尚未完全实现。

(二)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不匹配,统计人员不安心工作

统计工作无论是在统计干部的切身感受上还是在社会公众的理解认识上,都是一项非常清苦、枯燥的工作,特别是处于统计最基层的乡镇统计员,为完成繁重的统计调查任务,常年抛家离子奔走于乡村之间,却由于统计工作经费的严重不足,与其他行业岗位相比,乡镇统计员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导致乡镇统计人员身心疲惫,厌烦情绪趋重。因此,乡镇统计员不安心工作形成两种倾向:一是各使奇招要求调离统计岗位;二是在工作上忽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难以保证统计报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统计人员加强学习的自觉性不够,统计业务水平亟待提高

乡镇统计站人员基本是从原乡镇统计人员过渡而来,没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统计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对统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基本上处于初始状态,因此不能满足现代统计工作的要求和需要。导致乡镇统计站统计员学习不够、业务素质不高的主要因素:一是乡镇统计员在乡镇统计体制改革进入统计站时缺乏竞争性,属自然过渡,少数既没有专业知识又没有工作责任心的同志也进入了统计岗位;二是虽然在乡镇统计改革的方案中明确了人、财、物归属于县统计局管理,但由于乡镇统计基础设施建设及工作经费奇缺,加之乡镇人民政府人少事多的矛盾日趋突出的实际,乡镇统计站统计员在时间上、精力上、工作任务上更多的服从于乡镇党委政府的统筹安排,在办公及生活条件上更多的依赖于乡镇党委政府的帮助。因此乡镇统计站及统计人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其学习的自觉性在时间上没有得到保障,统计专业水平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

(四)统计经费严重不足,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根据州、县出台的乡镇统计体制改革政策明确:“乡镇统计站的人员工资、办公等经费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除正常的公务经费外,每个乡镇统计站每年的工作经费不低于2万元。__年每个乡镇统计站的工作经费按1万元的标准由财政支付,从__年开始按每个乡镇2万元的标准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安排。”但由于县财政困难,无法将政策规定的经费标准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及时拨付。在经费难以保证的前提下,乡镇统计站的基础设施建设、日常办公条件、统计人员的培训、外出调查等因缺乏资金的支持而无法得以正常开展。

三、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建议

(一)继续完善乡镇统计体制改革

要以法律形式具体明确乡镇统计机构的合法地位,建立健全具有行政管理效能的乡镇统计机构,并将村级统计正式纳入统计法律体系的框架之内,进行全方位的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目前,从网上了解到,吉林、北京、新疆、辽宁等省、市正在进行统计改革试点,实行统计垂直管理。这是统计发展的一种趋势,对稳定统计队伍,强化统计管理,加快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统计水平是十分有利的。

实行统计垂直管理,其有益之处非常明显,其关键之处是可以实现依法统计,从源头上保证数据质量。

(二)改善乡镇统计工作条件

一是将乡、村两级统计经费分别列入县级财政部门的常年预算,或直接列入中央、省级预算,然后逐级拨付;二是千方百计解决好统计人员的经济待遇问题,建议发放农村基层统计人员岗位津贴,以调动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加大乡村两级统计员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基层统计队伍的素质。考虑到基层的经济承受能力,任何统计培训都必须实行免费培训,以提高基层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及统计培训的实效性;四是改进统计工作手段,要努力实现乡镇统计计算机联网直报,促使乡镇统计信息化、网络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三)改革农村统计方法制度

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大胆破除那些陈旧落后的统计制度、统计方法和统计指标体系,建立既符合实际,又符合国际一般规则的统计方法制度。具体来说,就是在国家统计报表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农村统计的全面调查,取而代之的是以方案简单、指标较少,符合国际规则,能及时满足各级政府需要的抽样调查、专项调查和一次性调查。这既可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又有利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四)强化统计法制工作机制。坚持依法治统,建立健全统计法制工作机制,全面推动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一要加大统计法制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公众和领导的统计法律意识,为统计执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要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及惩处力度。通过开展经常性的统计执法检查,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为统计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此调研报告由于调研时间仓促,存在问题及建议难免缺乏深刻认识和可操作之处,认真解读和解决乡镇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期促进__统计的科学发展和全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于基层工作调研报告篇7

通过调研,摸准实情、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对全镇各村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村级班子现状

目前,全镇46个村两委班子健全,能较好的开展工作。有的村班子凝聚力、战斗力较强,能圆满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重大村务工作议事工作机制较规范,均按照三议一行一监督工作机制来操作完成,党支部会议、两委联席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党员会议按时召开,遇有重大村务工作及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充分征求党员、村民代表意见,将工作交由村代会决议,党员和村民代表的参政意识较强,并积极发表个人意见和建议,干群关系融洽。例如周官庄、兴业屯、李小里、罗位村等。有少数村班子战斗力不强,重大村务工作虽然也征求党员和村民代表意见,也能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村班子也能为群众办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村级会议不能按时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参政意识不强,导致有时议事程序走了近道,群众对村级班子存有一些意见,

例如南康屯、西旧馆等。三是个别村家族、宗族派性严重、家族意见不统一,尽管村级班子征求了部分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意见,对村务工作无法形成一致意见,导致有些工作不能顺利开展,工作不能按时完成。例如东梁各庄村。

二、两委换届分析

通过认真分析村级班子实际情况,对第四季度开展的村级两委班子换届进行了预测分析。一是现任班子建设好、战斗力和凝聚力强、村级议事程序规范、党员群众代表参政意识较强的村,在换届选举工作中能够顺利开展,能够选出群众拥护、热心为群众服务的村级班子。二是党员、村民代表参政意识不强,村班子经过努力也能完成领导交办工作的村,换届选举存在一定的难度,要认真分析村情、班子状况,提前介入,力争按时完成。三是对于家族、宗族派性严重,换届选举难度较大。

三、换届选举的建议

一是对于现任班子建设好、群众基础好、开展工作好的村级两委班子,通过宣传发动、召开会议、广播宣传、张贴标语等方式,大力宣传两委换届选举的重要意义,最大限度的调动广大党员、群众参与换届选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照党管干部、群众公认、公开公平和竞争择优的原则,两委换届工作可以顺利完成,主要干部连选连任成功率较高。二是对于现任班子能力一般的村,要考虑班子成员任职调整,重点是考虑书记或村主任的合适人选,培养、选树典型,确保选举时选举出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三是对于宗族、家族派性严重的个别村,要提前掌握、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源,找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反复推敲、反复酝酿,力争让各家庭发言人之间达成一致意见,推选优秀的代表人,竞选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在党员认可、代表公认、选民满意的基础上,选举胜出。

关于基层工作调研报告篇8

响应上级组织号召,我校自6月份开展“下基层、访民情、听民意、解难题、促和谐、保发展”活动动以来,根据市县各级组织的意见,由校长廖善星、书记郭惠勇等5人组成调研小组,在组长的率领下,深入村组,深入群众,就拟定的相关内容开展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重点走访了割畲村、慈悲村、朱地村等五个自然村。本次调研活动在具体实施上做到了既“身入”又“心入”,在具体方式上,我们主要通过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村干部座谈会、走访各类典型对象、到田间地头并进村入户与农民交谈等方式,听取意见、建议,了解村情村况。

一、走访挂点帮扶对象概况

割畲村距离宁化县城区60多公里,与所在的安远乡政府所在地相距15公里,与江西广昌县塘坊乡毗邻的偏远山村。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牙梳山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村共6个自然村,400余住户,1600名村民;耕地面积2500亩;山林面积27000亩,其中14000亩划归“牙梳山”国家自然生态保护林。20__年人均年纯收入约4500元。收入主要是种植烤烟、冰蓝芋、莲子和水稻,自然保护区补助款,300余人在外打工工资。村财年收入不足20000元,收入主要是自然生态林的一小部分补助款,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穷山村。村级两委组织今年完成换届工作,机构健全,共有30党员,党员老龄化突出,支委人员年龄结构较合理,两委主要干部对摆脱目前较为落后的经济现状和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充满信心。

二、调研基本情况。

1、走访主要对象。这一次下基层调研,我们走访慰问了三类对象,一是困难老共产党员;二是慰问特困户;三是慰问孤寡五保人员。在朱地村,我们走访了1974年入伍,1978年入党的老党员谢启州同志,他早年丧偶,又患有较严重的支气管炎,与独子谢世雄相伴生存,35岁的儿子常年在外务工,由于家庭贫困至今没有娶上媳妇。但谢启州同志始终不忘党的教诲,保持着党员军人的气质,能大力支持村两委工作,并能力所能及地做些村里修桥补路的善事,在调解村民矛盾方面有较高威信。在朱地村我们还走访了87岁高龄左眼失明的五保人员谢太荣;体弱多病生活困难的王立兄村民。在割畲村我们走访了特困户谢学桂一家,家里共五口人,但只有其妻黄水秀是正常人,谢学桂本人有腿疾干不了重活,儿子和媳妇均为聋哑人,唯一的9岁孙子又患有癫痫病,至今没有上学。还有因公致残且被丈夫遗弃的的张连香、还有因中风导致下肢糜烂性溃疡常年无法行走的王启良。同时还走访了一些发展经济的带头人等。每到一处,工作组都能与村干部和群众深入交谈,或与群众一起参加劳动,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对困难户嘘寒问暖,亲切询问他们生活、身体情况,了解其家庭成员和收入情况、以及子女教育就业情况等,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并给每户送上300元慰问金,鼓励他们要有生活的勇气,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在党的帮扶下走出生活困境,创造新生活。在走访中我们发现,群众对党的政策是拥护的,对“大走访”活动是肯定和支持的。

2、村级财务运行紧张。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发现,割畲村的村财比较紧张,缺少村级企业的支撑,从以往来看,整个村财年收入有时还不足20000元,今年换届以来各种欠费达3000多元。

3、两委班子有一定战斗力。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这个村村干部的配置比较合理,班子运作情况正常,村干部之间能团结协作,工作积极主动,工作热情较高,能较好的完成镇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能根据镇党委、政府的要求,制订富民帮扶工程计划,经常上门开展活动,通过帮助了解市场信息、提供致富信息、介绍就业门路,与农民接对交朋友,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以实际行动来帮助困难户脱贫致富、示范户发展壮大,在整个新农村建设中体现出了较强的活力。但也有个别村干部有时对集体决策理解不够,在工作中出现分力情况,造成工作较被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发现割畲村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村里超过一半的山林被划为自然生态保护林,农民失去了靠山吃山的大部分根基,政府补助款较少,每亩每年补助11.6元,其中35%还要用于保护区的管理费用,到村到户钱不多,村里、村民得到实惠有限,对政府的意见也比较大。

二是拆点并校后,造成100多小学生上学困难。全村小学生甚至是学前学员都要到5公里远的营上学校上学。路程较远,没有校车。学生早去晚归靠租用私人运营的面包车。私营面包车一是不安全,二是费用很高,一学年每个学生要支付租车费用900-1000元,高年级学生只好在没有大人监管安全情况下骑自行车上学。

三是村部借用原来的小学校舍办公,建构不配套,功能不齐全,且年久失修,条件简陋,不利于工作开展,急需筹措资金对村部进行一次整修。

四是用水困难。大部分自然村没有修自来水,个别村子修了自来水,因资金问题基本上是半拉子工程,没法用或不好用。

五是有4个自然村没有闭路电视,大部分村庄手机通信信号不强。

六是村里因难户较多,其中残疾人家庭和五保户等特困户就有5户。村财收入低,增收潜力不足。

七是年青党员基本在外打工,留在村里的老党员大多卧病在床或基本失去劳动力,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和带领乡亲致富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八是基础设施需要加强。村里还有约1.5公里的泥巴路没有硬化;人口密集居住区的生活垃圾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影响村民生活质量,现急需装置约30个垃圾箱和添置一辆垃圾转运车等。

九是机关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有群众向我们反映,现在政府机关干部下基层次数比较少,和群众直接面对面的机会更少,无形中拉远了与群众的距离,不利于干群关系。

十是农户负担尤其是隐性负担加重,降低了农户实际收入。比如说撤点并校后无形中加重了农民负担;高昂的非义务教育开支;人情交往、封建迷信和其他民俗文化活动支出负担重等。

十一是村务公开要进一步做实做好。村务公开,农民最想了解什么?在本次调研中,我们也有侧重点的向群众进行了了解,调研结果显示:被访的群众都赞成实行村务公开制度。农户对村务公开的普遍看法是:通过公开村务,增强了村务管理的透明度,有效地防范了部分村干部假公济私等腐败行为的产生,同时使村民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意识得到增强。从调研可以发现,村务公开中农民关心的问题基本上都是财务公开的相关内容。因此,做好财务公开工作,保证公开内容的全面与真实,才能真正给村民一个明白。十二是民营企业的发展还处于空白,需要大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挖掘生态资源,做好农民增收工作。

四、几点思考

通过调研,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做好帮扶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我们觉得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一是要进一步做好“身到心到”的调查走访工作。要抓住关键,全面掌握基本情况,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了解割畲村存在的矛盾和突出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找准工作的突破口。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帮助群众克服自然生态保护林给自己带来的暂时困难,理解生态保护的宜居环境的长远利益。帮助群众正确理解政策。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协助解决拆点并校带来的孩子上学难的暂时困难。呼吁有关部门给予相关政策的倾斜和适当的优惠措施。引导家长、学生重视交通安全和理解集中学习有利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的好处。帮助化解群众与政府间矛盾。

四是要进一步协同安远乡挂村领导和挂村部门共商共订割畲村的发展规划。共同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开展和完善项目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共同争取技术扶持,利用生态保护林带来自然环境尝试珍希动植物的特种养植;扩大冰蓝芋、莲子、烤烟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改善农业产业结构,适当引导发展符合当地实际的村办企业,大力做好生态旅游这篇文章,努力帮助群众增产增收。

五是要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宣传力度和充分利用职校的优势,引导挂钩村孩子接受职业教育、接受技能培训,逐步让家长和孩子形成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事业的理念。特别是困难家庭,学校可给予全免费接受特色专业、强势专业和企业订单专业学习教育的优惠政策。让群众确确实实享受到帮扶益处。同时有重点地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工作。

六是要对困难群众实行结对帮扶。动员党员交纳特殊党费等形式,一个支部联系一个困难家庭,引导一个或几个干部、党员、老师联系一个困难学生或残疾、五保户农民进行实实在在帮扶活动,解决一些具体困难。

七是学校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挂钩村所在地的实际困难,为割畲村的公益事业给予适当的物质和资金帮助,力所能及办些实事。学校争取能办到的及时办理,不能办到的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并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加强对割畲村的扶持力度。

八是要帮助村两委进一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增强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示范作用。

关于基层工作调研报告篇9

为了摸清当前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各级工会在加强组织建设、发挥基层作用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做法,提出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会建设、增强基层工会活力的对策建议,省总组织部按照省总统一部署,在冀主席的带领下,于9月11日至9月30日赴武汉、孝感、天门等地就全省基层工会组织建设难点问题与解决办法开展调研,并面向17个市州下发了调研通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省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省各级工会按照“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要求,坚持建会、建制、建家并重,注重抓基层、强基础、增活力,取得点上突破、量上增加、质上提升,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成效明显,基层工会活力不断增强。

(一)工会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各级工会按照“哪里有企业,哪里有职工,哪里就必须建立工会组织”的原则,把工会组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截至20__年9月底,全省建立工会组织130513个,涵盖单位278580个。按单位类型划分,机关工会6912个,涵盖单位9365个;事业单位工会16037个,涵盖单位24885个;企业工会97069个,涵盖单位200703个,其他基层工会10495个,涵盖单位43627个。全省企业中,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集体企业工会13057个,涵盖单位25187个;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工会7861个,涵盖单位11064个;私营企业工会74518个,涵盖单位160357个;外商、港澳台商企业工会981个,涵盖单位1833个;其他内资企业工会652个,涵盖单位2262个。全省世界500强等跨国公司在鄂企业建会率达到100%;有县以上人大代表、_委员、工商联执委等政治安排和荣誉称号的经营者所在企业已建会4421家;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企业已建会19793家。

(二)工会组织机构不断健全。各级工会认真贯彻执行《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和全总的相关规定,职工25人以上的法人单位按规定单独建立了工会委员会;不足25人的,建立单独工会委员会或联合工会委员会;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普遍按照联合制、代表制建立。大多数机关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国有集体改制企业以及规模较大的非公企业做到了“工会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女职工委员会同时酝酿、同时选举、同时成立,单独设立工会工作机构,工会组织机构比较健全,设立了工会分会、工会小组,健全了工会组织网络。截至20__年9月底,全省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130513个,基层工会建立经费审查委员会的59470个,建立女职工委员会或设女职工委员的126166个。

(三)工会组建程序不断规范。各级工会按照相关规定,严格规范建会程序。机关、事业单位、国有集体企业和规模较大的非公企业工会,基本上都严格按照建立筹备组、宣传发动入会、上报建会请示、召开会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上报选举结果的程序进行建会。上级工会批复之后,能够制作并悬挂工会牌子、登记会员信息、办理社团法人资格及开设工会账户。同时,针对生产规模较小、职工人数较少且流动性大的小微非公企业工会,采取灵活的方式,边组建、边充实、边完善、边规范。

(四)工会干部配备不断加强。截至20__年9月底,全省基层专兼职工会干部308939人,其中,专职工会干部63628人,兼职工会干部245311人。大多数产业工会、机关事业单位工会、国有集体企业和职工200人以上的非公企业工会配备了专职工会干部。各地工会按照全总《企业工会主席产生办法(试行)》和省总《关于加强基层工会主席直接选举工作的意见》、《湖北省基层工会主席直接选举试行办法》,积极稳妥地推行企业工会主席直选,并向机关、事业单位和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会延伸,不断扩大规范基层工会主席候选人的来源渠道,规范选举程序,落实工会主席的政治、经济待遇。截至20__年9月底,全省开展工会主席直选的基层工会达到5。68万家,80%以上事业单位和规模以上企业工会主席按同级副职配备,享受同级副职待遇。

(五)工会工作制度不断完善。各级工会以“三亮”、会员代表常任制、会员评家等为载体,积极推进基层工会群众化、民主化、法制化建设。企业工会普遍开展“三亮”活动,企业工会工作机构亮职责,工会主席和工会干部向职工挂牌上岗或发放联系卡亮出身份,利用厂务公开栏、局域网发布会务信息,实施会务公开,亮出工会作为,全面落实会员的知情权,截至20__年6月底,全省实施“三亮”的企业工会7。21万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集体企业和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工会普遍能够坚持会员(代表)大会制度,积极探索会员代表常任制,规范基层工会民主选举,落实会员的选举权,保证会员的参与权,截至20__年6月底,全省实施会员代表常任制的基层工会2。13万家。各类基层工会大力开展“会员评家”活动,把工会工作的评价权真正赋予广大会员。截至20__年6月底,全省开展会员评家工作的基层工会99360个,机关事业单位工会、国有企业工会覆盖率达到95%以上,非公企业工会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六)工会组织体制不断理顺。全省1232个乡镇(街道)结合实际分别设立了总工会、工会工作委员会、工会联合会和工会委员会,指导所属村(社区)、企业工会工作,乡镇(街道)工会主席(主任)全部由党委委员担任或兼任;村(社区)工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工会主席由书记或副书记兼任,小三级工会体系不断健全。市、县两级有一定规模的局系统都建立了系统工会(产业工会或行业工会),统一领导系统内直属企事业单位的工会工作,工会主任一般按同级副职配备。对于各地所辖的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工会,在开发区、工业园区内注册登记、生产经营的企业,其工会工作接受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领导。

二、全省推进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坚持集中内力与巧借外力相结合。各级工会始终将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作为重点基础工作,市州、县(市、区)工会均成立推进工会组建工作的专门领导机构,一些地方的常委主席还亲自抓工会组建工作;建立目标责任制,下达量化工作目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把组建目标纳入工会重点工作考核体系,对未能完成工会组建任务的,年终实行一票否决;建立领导和部室责任区联系点制度,集中职能部室力量推进工会组建工作。同时,积极争取各界支持建会,形成党委重视、政府支持、工会运作、社会配合的良好氛围。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先后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带工建”工作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将工会组建工作纳入党建总体规划和基层党组织的目标考核,强化了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责任。坚持和完善与同级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借助各职能部门力量推进基层工会组建,研究解决非公企业工会组建、发展会员中的困难和问题。争取人大、_展相关法律法规执法检查和视察,着力推动《湖北省企业工会条例》贯彻落实。联合工商联督促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所在企业建会;联合国税系统依法代收工会筹备金,在办税大厅设立“建会咨询、现场建会”服务窗口;联合工商部门开展《组建工会承诺书》活动;联合省商务厅将是否具有工会条款纳入外商投资企业章程的审查范围;争取司法、财政、卫生、教育等部门支持,推动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民办医院、民办学校等社会组织建会。

(二)坚持全面覆盖与突出重点相结合。近年来,各级工会按照依法推进企业普遍建会的要求,广普查、深组建、全覆盖。20__年以来,各级工会坚持每年根据全总非公企业法人数据库提供的企业名录走街入巷、按图索骥,对企业经营、建会情况开展地毯式摸底排查工作,做到对未建会企业数量清、所处区位清、未建会原因清、推进建会工作情况清,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有的放矢地同步推进工会组建。孝感市形成了“五对照五核查”的工作方法,即对照工商、社团法人登记,核查企业个数;对照企业工资册,核查职工人数;对照企业个数和建会登记,核查建会率;对照职工人数和入会登记,核查职工入会率;对照“达标”标准,核查规范程序。针对绝大多数非公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分布散等特点,各地工会按照“化零为整、由小变大”、“地域相同、行业相近”的工作思路和原则,采取依托行业协会、商会党组织、行业行政管理部门、行业企业集聚区内龙头企业、特色街区(社区)、专业市场、现有的产业工会等方式,大力推进建立楼宇工会、一条街工会、项目工会、市场工会等区域性行业性基层工会联合会或联合基层工会,努力实现对小微企业工会组织全覆盖。宜昌市以城区网格为依托,以网格为范围建立网格工会联合会,实现了网格内工会组织全覆盖,解决了城区社情复杂区域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建会难、服务难、管理难问题。潜江市依托移民新村,建立新的村级工会组织。同时,针对企业、职工高度聚集的区域,对社会安定稳定影响较大的行业和劳资矛盾相对突出的单位,各及工会每年抓住一两个重难点,集中时间、集中人力物力,强化分类指导,开展集中攻坚,先后开展了推进沃尔玛、肯德基等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外商、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出租车企业、劳务派遣企业、开发区企业、投产开业5年、职工50人以上未建会企业等建会集中行动。

(三)坚持数量增长与质量提高相结合。20__年底至20__年底,全省已建会企业由89111个增至179292个,全省已建会企业增长了一倍。在狠抓工会组建的同时,各级工会坚持高标准抓建会,不断提升建会质量。仙桃市积极推行小微非公企业“模块建会”的经验,将工会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企业建会要求结合,集中人力编印了“模块建会”手册,内容包括职工入会申请、企业建会申请、上级工会批复等24个模块,从申请建立工会到成立工会的相关请示、报告、表格都制成模板,供基层直接使用,使建会工作更具操作性。天门市总结出“一套帐(即企业工会台账)、两个会(即同步开好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职工代表大会)、三报告三批复(即成立工会的请示报告、召开会员代表大会的请示报告、选举结果报告及以上3个请示报告对应的批复)”的规范操作程序和“三加一”(即同步组建工会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女职工委员会和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建会标准,分别针对企业和基层工会印发了“建会工作基本程序控制和资料整理建议目录”,采取了统一的验收标准,不断完善组建工作各个环节。孝感、鄂州、黄冈、仙桃、潜江、天门等地统一了基层工会工作标准,概括起来是达到“十有”:即有工会阵地、有工会牌子、有工会章子、有工作台账、有活动纪录、有规章制度、有活动场地、有法人登记证、有工会经费和独立账户、有档案资料。荆州、黄冈等地开展“树千家示范工会”活动,通过扶持和创建一批工会规范化建设示范典型,加强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推动基层工会夯实组织、建章立制、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取得良好效果。为规范行业工会建设,荆州市总出台了《关于加强行业工会建设完善产业工会体系的实施意见》,严格规范行业工会组织形式。

(四)坚持深化品牌与开拓创新相结合。职工之家建设活动是工会工作的传统品牌,是基层工会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工会工作水平的综合体现。各级工会不断规范职工之家创建标准、严格评选程序,实现制度化评选、程序化考核、实质性奖励,扩大职工之家创建活动影响,同时,进一步丰富活动载体,创新活动方式,充分激发基层工会活力。各级工会积极开展“会员评家”活动,坚持尊重会员主体地位,落实会员监督权。为使会员评家工作落到实处,宜昌、荆门等地建立了会员评家报告制度,规范会员(代表)大会测评程序,实施会员评议整改制度。襄阳市总工会探索出“四方评议”的作法,组织企业职工、企业行政、上级工会和社会有关方面分别对工会联合会和职业化工会主席进行百分制量化评议,以此作为工会联合会工作评先创优、职业化工会主席续聘奖励的重要依据,有力促进了基层工会联合会建设。扎实开展工会会员代表常任制试点工作,落实会员参与权。襄阳市总在试点的基础上,制发了《关于实行基层工会会员代表常任制的意见》,建立了委员联系部门(班组),部门(班组)联系代表,代表联系会员的“三联制度”,坚持保障权利与日常培训相结合、年会提案与日常的合理化建议相结合、工会委员联系会员代表与代表联系职工相结合、推行代表常任制与企业民主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方法,收到较好效果。普遍开展“三亮”活动,强化分类指导,丰富“三亮”内涵、创新“三亮”方法,把深化“三亮”的着力点放在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提高履职能力上,推动“三亮”活动扩面提质。孝感市在开展“三亮”活动的基础上,坚持三个到位(领导重视到位,职责落实到位、机制建设到位),注重三个探索(探索第三方介入的方法,探索建立工会督查委员会,探索参与内容),抓好四个环节(互联互动环节,典型引路环节,创新工作载体环节、服务环节),不断加强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增强基层活力,扩大工会影响力和凝聚力,构建新形势下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工会新形象新作为。

(五)坚持服务指导和强化保障相结合。各级工会加强建会服务指导和调研督办,认真研究分析企业及职工所处行业、产业、职业现状,积极探索一企一策、一行一策,有针对性的推进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荆州市强化建会指导,做到“三个一批”和“三不”,即宣传一批建会积极户,拔掉一批建会钉子户,帮扶一批建会困难户,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应建尽建。荆门市总实行新建企业工会责任承包、流程指导,要求企业建会后,上级工会定期回访、上门服务,努力实现组建一家规范一家。近年来,各级工会逐步加大了对各级工会的经费投入力度,从人、财、物三个方面为工会组建工作提供保障。省、市、县三级工会共同出资,面向社会选聘1983名工会协理员充实到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从事工会工作,为基层工会组建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支持,三级工会每年投入资金2000万元以上。各地工会还安排工会组建工作专项经费,用于推进建会工作和奖励。武汉市总按每个企业5元的标准给予企业法人基本情况核查工作补助,按每个基层工会组织5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法人建会工作补助,仅近两年就投入建会专项工作经费和奖励资金近500万元。另外,市总每年对每个乡镇(街道)给予1万元的经费补贴;对每个开发区(园区)工会给予1万元的组建工作专项经费补贴;对每个社区工会给予3000元的经费补贴。各县级以上地方工会按规定设立基层工会干部权益保障金,逐级承担保护基层工会主席合法权益的职责。

三、全省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工作面临的现实困难

(一)工会组建的难度和压力依然较大

1、非公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组建工会难。据省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__年8月底,全省共有企业34.23万家,其中,非公企业31.78万多家,正常经营的非公企业有28.65万家,已建会17.18万家,建会率为59.97%。职工25人以下的非公企业24.11万家,已建会13.61万家;职工10人以下的非公企业16.55万家,已建会9.12万家。由此可见,非公企业尤其是小微非公企业仍然是工会组建的重点。然而,由于企业经营状况不稳定、职工流动性大等因素,推进小微非公企业建会难度仍然较大。据相关部门统计,武汉市中小非公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5年,武汉市平均每个月注销、停产的非公企业约1万家。襄阳高新区内一个企业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每年有100多家企业流动,许多私营企业的生存周期仅为1年,甚至更短。一些非公企业建会需要工会干部上门十几次、有的甚至几十次做工作,有的非公企业建会时日不长就濒临破产。同时,非公企业职工流动性大,如富士康职工年度流动率高达150%。相当一部分的非公企业特别是小微非公企业还处于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业主们不愿也不想在企业内树立一个“对立面”,而影响他们在企业的“自主权”,更不愿意由于要上缴工会经费等现实原因,而影响到企业经济利益和业主自身利益。加之,一些职工对工会不了解,有的职工认为工会和行政都是管理者,有的职工存在“入会有什么好处,建会有什么作用”等疑虑,导致部分职工自主入会的意愿不强,对加入工会持无所谓的态度。

2、外商投资、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建会难。尽管我省外商、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建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但还是有个别企业长期抵制建会,成为建会工作难突破的钉子户。由于投资者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经营理念,使得外方和企业高层管理者对中国工会充满疑虑和抵触情绪。有的把中国工会与西方工会等同起来,认为企业建立工会就是行政的对立面,束缚行政的手脚,影响企业的政常经营管理。在推动武汉富士康建会过程中,武汉市总工会、东湖高新区总工会干部积极争取党政的重视支持,上门沟通近二十次,并多次赴深圳总部协商谈判,才最终推动武汉富士康成立工会。

3、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建会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省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不断壮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两新”组织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聚集了一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这些从业人员主要为“高学历、高技能、高收入”的“三高”群体,自我维权意识较强,因此,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由于“两新”组织的经营模式、用工方式、分配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各种利益群体矛盾的复杂化,为工会组建带来新的课题。目前我省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有11613家,已建会的仅1533家(据全总非公企业法人数据库统计)。

4、缺乏刚性法规导致劳务派遣工入会难。尽管全总出台的《关于组织劳务派遣工加入工会的规定》,明确了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依法建立工会组织的责任和义务,倡导劳务派遣工“源头入会、委托管理”,即通过在劳务派遣单位建立工会、吸收劳务派遣工源头入会,或者由用工单位工会吸纳劳务派遣工入会,把劳务派遣工组织到工会组织中来。但在实际操作中,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之间相互衔接、相互合作的渠道还不是特别畅通,权责不够明晰。劳务派遣单位往往把劳务派遣工入会问题推给已建会的用工单位,而用人单位担心劳务派遣工加入本单位工会可能造成的劳动关系纠纷,一般不愿意吸纳劳务派遣工入会,导致劳务派遣工在一些地方变成了“两不管”。劳务派遣工无处加入工会组织,无法参加工会活动。

(二)工会组织建设规范有待加强

1、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工会组织不够健全、工作机构不够独立的现象。机关事业单位工会、国有集体企业工会和规模较大的非公企业工会基本上建立健全了工会委员会、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和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但相当一部分非公企业尤其是中小非公企业工会只建立了工会委员会,未建立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和工会女职工委员会。部分企业工会组织网络不健全,有的法人单位虽然建立了工会组织,但其所属的二级及以下单位没有建立相应的工会组织,分厂、科室、班组未建立工会分会和工会小组,致使工会组织体系断层。由于受机构编制的制约,部分机关事业单位没有单独设立工会工作机构;由于企业的逐利性,一些非公企业工会没有单独设立工会机构,工会和党群部门合并,工会主席兼任党群部门负责人,有的甚至为党群部门负责人属下的一名办事人员。

2、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组建程序不够规范、工作基础参差不齐的现象。近年来,由于建会任务繁重,企业主不配合、职工没有时间参与,导致有些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非公企业建会程序不够规范,有的甚至简化到报一个会员名册,打一个报告,登记一下企业基本情况,交一份营业执照复印件,没有召开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进行选举,工会社团法人登记、制度上墙、工会公章刻制都难以落实,工会无牌子、无办公场所、无活动阵地、无制度、无档案、无活动、无经费。

3、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工作制度不够完善、工作运行不够规范的现象。机关事业单位工会和规模较大的企业工会基本上能坚持“三亮”、会务公开,定期召开会员(代表)大会,按时换届选举,每年总结工会工作,组织会员对工会主席和工会工作进行评议。但非公企业尤其是中小非公企业工会工作制度不够健全,一些企业没有开展以“三亮”、“双爱双评”为主要内容的建家工作,没有定期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并接受会员民主评议和监督,导致企业内一些职工不知道建立了工会,不知道工会主席是谁。在这些企业中,企业工会纯粹是为建而建,成为“挂牌工会”、“空壳工会”。还有一些非公企业工会重建制轻规范、重结果轻程序,工会工作台账和档案不健全,没有明确的年度计划,工作的随意性较大。

4、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工会组织体制不顺的现象。长期以来,地方工会、系统(产业)工会和基层工会之间依据企业党组织隶属关系确立领导、被领导的关系。但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企业改革改制,传统的组织体制、工作机制被打破,一些企业由于党组织隶属关系无法确定,造成工会组织关系断层,直接影响了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和作用发挥。双重管理单位的工会,其干部配备、工会经费一般不受地方工会控制,造成这些单位对地方工会的工作部署不够重视。但在涉及评先名额分配等问题时,这些单位经常要求地方工会给予一定的名额。转制企业工会关系较难理清。有的企业转制后,原有的上一级主管单位没有按规定将这些企业及时转交给新的主管部门或地方工会,也没有继续指导这些企业工会开展工作,造成这些企业多年找不到上一级工会组织。产业(行业)工会面临机构改革冲击。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后,一些地方政府工作部门调整优化,而现有产业(行业)工会体制与产业(行业)分工不相适应,迫切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农民工会员双重管理问题多。随着各地村级工会建设,农民工源头入会,输入地入会,造成的突出问题就是,既有输入地输出地双重管理造成的重复登记现象,又有在农民工维权特别是双向维权中存在双方推诿的情况。

(三)工会专兼职干部配备有待加强

1、工会主席配备的相关规定较难落实。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省、市、县产业工会主任(主席)可由同级产业主管部门副职担任或兼任。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事业单位工会主席要按同级党政副职选配,非公有制企业工会主席应享受企业行政副职待遇。全总和省总都对企业工会主席的任职条件作了明确规定,企业行政负责人(含行政副职)、合伙人及其近亲属、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外籍职工不得作为本企业工会主席候选人。对上述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工会和国有集体企业工会执行较好,但相当一部分非公企业工会主席由行政副职、合伙人或其近亲属、人事主管、财务主管等人员担任,违反了相关规定。一些非公企业工会主席是行政副职、劳资负责人或董事兼任,有的是企业负责人的近亲属,甚至还有企业出资人兼任。从中层干部或普通职工中产生,通过会员(代表)大会直接选举出来的工会主席一般未享受企业行政副职待遇。

2、基层工会专职干部严重缺乏。我省地方工会机构编紧、人员偏少。市州工会行政编一般不超过20个,大多数县(市、区)工会行政编一般7—8个,有的仅3—4个。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基本上没有专职工会干部,一些名义上的专职工会干部,也同时兼任多个党政职务,“专职不专”的现象比较普遍。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对工会产生了很大的冲击,由于编制有限,一些单位勉强确保一名专职工会干部,相当一部分机关事业单位没有配备专职工会干部。“职工人数200人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工会配备专职工会主席”这一规定,在大多数企业没有得到执行。

3、工会干部兼职化现象突出。随着改革的深化,一些机关事业单位面临取消工会主席编制的问题,使得这些单位工会主席兼职化的趋势更为明显。在企业中,除国有集体企业和少数规模较大的非公企业配备专职工会干部外,绝大多数非公企业的工会工作人员为兼职。企业工会工作人员中,专职的仅12。7%;兼职工会主席中,兼任行政职务的占38。5%。工会干部的兼职,虽然给基层工会主席参与企业决策、源头维护职工权益,与行政正常沟通带来便利,但也造成工会主席“角色”的两难。作为企业雇员,他必须听命于企业,作为工会主席,他必须要为职工说话办事。双重身份使他们处在一种尴尬境地,难以旗帜鲜明地为职工说话办事,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会工作。由于兼职过多,工会干部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研究工会工作。据反映,我省职业化、社会化的工会协理员在各个乡镇(街道)工作时,相当一部分精力用来从事乡镇党政事务,留给工会工作的时间有限。

4、工会干部队伍素质有待提高。从目前基层工会队伍现状来看,相当一部分基层工会干部是从行政、技术等岗位调整过来的,素质参差不齐,对工会的基本业务以及与工会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等知识比较生疏。由于条件的制约。工会干部往往缺乏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各级地方工会组织的培训多为短期专题培训,培训内容一般较为零散。工会干部协管的相关规定落实不到位,没有建立系统合理、科学有效的基层工会干部管理、考核、选用和奖惩机制。对目前存在的工会干部年龄偏大、工作热情不高,群众意识、民主意识差,思维陈旧、缺乏创新精神,工作畏首畏尾、应付了事等现象没有制约手段。同时,由于一些非公企业人员流动大,工会干部更换频繁,即使有想作为的信心、敢作为的勇气,但缺乏工会工作经验,不知道应该如何作为。

5、工会协理员管理使用有待完善。为缓解基层工会人手不足的问题,省市县三级工会共同出资面向社会选聘了2000名工会协理员,充实到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目前,少数地方还存在工资和社保未落实、工作补贴难到位、未按规定条件选聘、未按要求岗位使用、考核机制不健全、未严格执行劳动合同等问题。同时,工会协理员待遇普遍偏低,缺乏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和考核管理制度。目前,武汉市1950元/人/月,其他市、州、直管市1530元/人/月,神农架林区1350元/人/月,退休退养工会协理员月工资一般为600元。我省民政、人社系统的工会协理员月工资相对较高,武汉市的民政、人社系统的工会协理员月工资为2100元。工会协理员待遇偏低,缺乏科学的薪酬体系,没有岗位晋升、职业发展的空间,造成工会协理员流动性大,对工作延续性也造成一定的影响。

(四)基层工会经费保障难。现行工会经费的分成体制是全总、省总、市总、县总四级,大量担负一线工作的乡镇(街道)、社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甚至基层工会联合会都没有经费来源,完全依靠上级工会和本级行政的划拨,经费有限,工作难以开展。在基层工会联合会推行基层工会经费委托代管的方式,难度较大,基层工会愿意不强。相当一部分地方由于财政困难,机关事业单位工会经费没有足额划拨。相当数量的非公企业工会尤其是中小非公企业没有经费独立账户,且因为企业规模小、职工少,代收返还企业工会的可用经费寥寥无己,企业工会普遍缺乏工作经费,开展活动完全依靠企业行政补助。另外,一些中小微非公企业还未进入国税代收的范围,处于无费可返、无钱可用的状态。同时,有些企业工会经费使用和管理不规范,有些企业工会经费返还到行政账户上,工会主席“一支笔”权力难以实现。

(五)上级工会指导服务有待加强。上级工会下达建会任务量太大,分解目标时只考虑完成全总目标任务,对各地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考虑不足。组建任务层层分解,最终要依靠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会来完成,有些街道因为城市建设企业全部搬迁无法找到企业建会;有些乡镇(街道)内企业数千家,每个乡镇(街道)工会仅平均1个专职工会干部,村(社区)工会没有专职工会干部,乡镇(街道)工会干事(包括协理员)要花大部分的时间进行核查、摸底、宣传、建会,反复跑多次才能推动一个企业建会。建会占用了乡镇(街道)工会干部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到企业指导工会工作、开展帮扶维权的时间。上级工会考核检查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考核基数,把不符合建会条件的小企业纳入到基数中,比如部分企业是“皮包公司”,没有经营场所,有的根据工商注册地址根本找不到企业;部分企业是“夫妻店”、“个体户”、“一人公司”,不存在雇佣劳动关系,从而无法推进这些企业建会。还有部分企业“一企多照”,“一套班子多个牌子”,实际工作中不可能重复建会。同时,地方工会只注重“量”的扩张而忽视“质”的提高,满足于建会和发展会员阶段性目标的实现,不注意把发挥作用、规范运作作为企业工会建设的重点,对企业工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关注不够;对企业工会布置任务多、传授方法少,检查评比多、排忧解难少,工作安排有时缺乏针对性,不符合各类企业的实际情况。

四、解决基层工会组织建设难点问题的对策建议

基层工会作为各级工会的组织和工作基础,在整个工会组织和工作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是基层工会开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各级工会要把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战略性的工作来抓。

(一)进一步推进工会组建,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要按照“巩固、发展、提高”和动态建会的要求,做到组建工作常抓不懈。

一是形成组建工作合力。要坚持“党建带工建”,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加强依法建会的协作力度。各级工会要主动争取党的领导,争取政府职能部门对工会组建的支持,特别是借助商务、台办、工商、税务、劳动、执法等部门的职能推进建会。加强依法建会的宣传力度,向广大职工、业主、社会的方方面面广泛宣传工会组建的有关法律,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大力宣传工会工作对于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积极作用,向企业家渗透工会理念,不断提高企业家和职工对工会的认同度。同时,要建立和扩大购物、医疗等会员优惠服务基地,积极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使广大职工认知工会、认同工会,增强职工加入工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工会推动建会、社会支持建会、职工踊跃入会的良好局面。

二是创新工会组织形式和工会组建方法。解决好工会组建工作的重点,就要按照“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大胆创新工会组织形式,通过组建联合工会和工会联合会,推动中小非公企业建立工会、发展会员。与此同时,对规模较大的建会难点企业,上级工会要转变建会方法,要深入职工群众,尊重职工意愿,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把“自上而下推动建会”与“自下而上自愿建会”结合起来,攻克建会难点。针对建会钉子户,可以由上级工会派工会组建指导员上门帮助组建,也可以改变传统的组建方式,如对在企业内暂时难以建立工会的,可以采取在“体外”先行建立工会,然后逐步推进的做法。

三是依法规范工会组建。要严格依照《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企业工会主席产生办法》等法律法规,规范工会组织形式、工会主席产生程序、职工入会工作、会员管理办法等。针对规模较大的非公企业,按照组建程序和原则,高标准严要求规范组建。针对规模较小,工会人手少的非公企业,可以先组建后规范,但在组建时,基本的组建原则不能丢。督促指导基层工会按规定健全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健全组织网络,使工会建起来、转起来、作用发挥起来,坚决杜绝出现“架子工会”、“影子工会主席”和“花名册”会员,为已建工会发挥作用奠定坚实组织基础。

四是不断理顺工会组织关系。要坚持产业工会与地方工会相结合、地方产业工会的设置与本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职工队伍发展变化相适应,认真研究新形势下产业工会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健全产业工会组织。坚持基层工会以同级党组织领导为主,同时接受上级工会的领导,实行地方和产业相结合的组织领导原则;同时,应当考虑适应党和行政的领导体制。当前,针对非公企业没有建立党组织的现状,不能机械地将党组织的隶属关系作为划分工会组织领导关系的唯一原则,要根据工会组织的不同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地方工会可以出台突破性的规定,尝试将企业登记住所地、实际经营地等作为划分工会组织领导关系的依据。对改革改制的企业工会,要及时调整工会组织隶属关系。

(二)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要以职工之家创建为载体,通过建立健全基层工会民主机制、基层工会主席产生机制、会员群众评价工会工作机制,推进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增强基层工会活力。

一是健全基层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制。各级工会要指导基层工会定期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坚持会员代表常任制,按期进行换届选举,充分体现会员(代表)大会作为企业工会最高权力机构的作用。要坚持重大问题民主决策制度,由会员(代表)大会决定工会重大问题,保证会员群众参与权。工会委员会和工会领导人定期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工会重大事项和经费使用情况要向会员公开,保证会员群众知情权。

二是完善基层工会选举机制。坚持基层工会主席、副主席的任职标准,规范完善提名酝酿、组织考察、任前公示、民主选举、组织批准等程序。在候选人提名办法上,应注意研究提名的程序和提名的范围,使会员酝酿时眼界可以宽一些,提名的候选人更有代表性。大力推行会员(代表)大会直接选举,使更多的会员行使选举权;实行差额选举,引入竞争机制,使选举出来的工会干部真正体现会员的意愿,增强其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推行工会主席选配管理试点经验,加强上级工会对基层工会主席管理、工作考核奖励和权益保护,逐步建立一支由会员直接选举、企业支持认同、上级工会直接领导、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基层工会主席队伍。

三是建立健全会员监督机制。坚持会务公开,工会的工作计划、重大活动、经费收支,要向全体会员公开,接受会员监督。建立会员评议工会工作和工会干部的制度,确立职工和会员在企业工会评价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把职工和会员的满意度、认可度和支持度作为衡量工会工作的基本标准,改变自上而下的单一考核模式,完善上级工会考核下级工会、下级工会评议上级工会、会员民主评议工会工作有机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使基层工会主席和基层工会工作始终在会员群众的监督之下。建立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罢免不称职的工会领导人的制度。

(三)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加强基层工会干部队伍建设。要不断加强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建设好一支能力强、善维护的基层工会干部队伍是事关重要的。

一是健全干部教育培训机制。上级工会要根据基层实际情况制定干部教育培训计划,采取组建讲师团送教上门、建立网上课堂、开办工会干部夜校等办法,提供形式多样、符合基层实际、以免费培训为主的干部教育培训服务,扩大干部教育培训覆盖面,提高基层工会干部的业务能力。要通过免费脱产培训,有重点地培养一批既有较高法律法规和工会理论水平,又精于基层工会工作业务的骨干,充分发挥业务骨干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工会干部教育培训效应。要不定期组织基层工会干部交流工作经验和体会,丰富基层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形式,拓宽基层工会干部教育培训渠道。探索工会干部持证上岗制度,落实基层工会干部岗前培训的要求。

二是完善干部协管机制。随着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非公企业涌入县(市、区)、乡镇(街道)工会、开发区(工业园区),县(市、区)工会和相当一部分乡镇(街道)工会、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既承担着地方工会参与、指导、协调和服务的职责,又直接面对职工、履行着基层工会的职责,工作任务更加繁重。上级工会应积极与编制部门协商,呼吁增加上述工会机构和人员编制。机关、事业单位在机构调整、企业在改革改制中,都不可避免的需要压缩机构、精简人员,工会机构设置和干部配备常常受到冲击。上级工会积极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积极与党政部门协调,及时纠正基层工会工作机构的撤销和合并的错误现象。对于各级工会领导干部调整变动的,上级工会应按照工会干部协管的有关规定,主动与党委组织部门联系,沟通意见,要站在巩固、推动工会工作的角度,坚定立场,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组织联合考察,力争把热爱工会工作、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选配到工会工作岗位,把业绩突出、职工群众公认的优秀工会干部选拔到更加重要岗位,建立“可进可出”的工会用人通道。

三是创新干部选聘机制。各级工会要建设一支职业化、社会化工会干部队伍,充实基层工会力量。重点在非公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和行业推行,通过上级委派、考试选拔、公开招聘等形式聘用工会专职干部,还可以通过民主选举把优秀的职业化、社会工会干部选派到基层工会或工会联合会主席的岗位上。同时,各地工会要积极争取党政支持,把一部分职业化、专业化的基层工会干部队伍纳入政府公益岗位管理。各级工会可以探索出资购买工会工作岗位的形式,为基层工会选好配强专职工会干部。各地工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工会协理员管理办法,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落实全总专项补贴,提高他们的待遇;为工会协理员提供职业发展和职业晋升途径及通道,关心他们成长,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为他们创造良好工作环境。

四是建立兼职干部补贴机制。基层工会工作需要依靠广大积极分子、一定数量的工会兼职干部和少数专职工会干部组成的“专、兼、群”相结合的队伍来做,真正体现依靠会员群众办工会。目前,兼职工会干部参与工会工作基本上凭的是热情和奉献;一旦自身工作繁忙,自顾不暇,工会工作疲于应付或者难以开展。各级工会可以根据本地基层工会和职工会员分布情况,探索给予工会兼职干部一定数额的补贴,调动其从事工会工作的积极性。

五是建立基层工会干部考核、激励和保障制度。基层工会干部特别是非公企业工会干部,往往处在维护职工权益的“风口浪尖”上,由于维护职工权益,工会干部受到打击报复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为了使基层工会干部能理直气壮,挺直腰杆为职工说话、办事,各级工会理应为基层工会干部撑起“保护伞”,提供有力的支撑。其中重要的就是要建立各层次、各形式的工会干部保护机制。这种保护机制应该是既有经济上的,又有政治上,还应有人格尊严上的。建立健全工会主席、副主席、委员工作职责制度,建立工作考评制度,充分调动其工作主动性。当前,模范职工之家和优秀工会工作者表彰间隔期太长、名额太少,很多优秀的工会干部往往等不到表彰推荐的年限就退休或调离工会工作岗位,各级工会在严格评选条件的同时,可适当的缩短间隔时间,增加表彰名额,提高表彰规格。同时,各级工会可以开展优秀工会干部疗休养活动,以激励工会干部充分发挥作用。

(四)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加强上级工会服务指导。强化基层工会建设,上级工会必须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服务职工、服务基层”的理念,发挥好指导服务基层工会作用。

一是进一步优化基层工会工作环境。各级地方工会要建立定期向党委汇报工作和定期向政府通报工作的制度,争取党委和政府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实际困难。地方工会尤其是全总、省总、市总要积极争取人大、全总出台推进乡镇(街道)总工会建设的规范性文件,明确乡镇(街道)工会地方工会性质和机构设置、编制职数、工作职责、运行机制、经费保障。尽快出台《机关工会工作条例》,明确机关工会职能,落实工会干部职级以及在独立管理和使用工会经费上落实法人资格证办理、账户独立、经费独立、工会审计监督等事项。针对劳务派遣工“两不管”的情况,争取工会、人社、工商等部门联合发文,将“源头入会、委托管理”的做法以及工会经费的收缴、使用等以法律的形式予以明确。

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目标和考核制度。要根据全省工会工作规划,科学制定指令性工作任务,这类目标任务不宜多,要求不应过细,首要应突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点。同时,也要结合基层实际提出一些指导性工作目标,这类目标主要是指导工作基础较好、工作力量较强的基层工会,不断推动工会工作的创新和全面发展。每年对指令性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适当的检查考核和评比,考核内容不宜过多、方式不宜过繁、安排不宜分散,不能增加基层的负担。同时,对基层工会工作的评价体系,机关事业单位工会和企业工会评价体系要有根本区别,他们工作性质不同决定考核指标不同,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这样才能更科学,更有说服力。总之,上级工会对基层工会要多一些指导、少一些指令,多一些因地制宜、少一些整齐划一,多一些热心服务、少一些检查评比,更好地调动基层工会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一线工会干部(较大部分是兼职干部)日常事务繁杂,开会、填报表格、应付各级检查占据了大部分的`工作精力,真正从事工作的时间少之又少。尤其是在一些非公企业工会中,建会之初上级工会苦口婆心劝导成立工会,成立工会后,上级工会表格、汇报材料雪片一样飞下来,基层工会干部应付不瑕,对此非常反感。上级工会安排布置工作时,要考虑减轻基层干部工作负担,将基层工会干部从应付文山会海工作中解放出来,尤其在数据统计工作中,上级工会各业务部室能统筹开展的统计工作,不要分头统计;能从其他部门获得的数据,尽量争取有关部门提供;统筹建好做实数据库,切实用好统计年报,使基层干部将更多精力放到服务职工的具体工作上。

三是建立支持基层工会工作的经费投入制度。上级工会要牢固树立工会经费要“为职工服务、为基层服务”理念,合理安排资金,使有限的经费尽可能向基层倾斜。完善工会经费税务代征代管体制,尽快启动针对小微企业的工会经费地税代收工作,实现应收尽收,为基层工会工作提供经费保障。改革工会经费分成体制,为区、乡镇、街道、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以及系统工会开展工作,提供经费支持。

根据辖区企业数、经费上缴数额,调整县级工会的经费留成比例,以适应县(市)区工会开展工作的需要。在无法改革经费分成体制的情况下,根据基层组织和会员规模,加大对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补助额度,可推行以奖代补。积极推动小企业工会经费集中代管的办法,积极向工会联合会所属的小企业和基层工会大力宣传工会经费委托代管的目的、意义及有关办法,努力在基层工会自愿的基础上,推行工会经费集中代管,建立健全经费管理、使用、监督制度,管好用好代管经费。各级工会要对基层工会联合会给予一定经费补助,并纳入年度预算。

66494